沈珊珊 | 论解放战争时期胡绳对“中间路线”的批判

2022-10-04 1080 0
作者: 沈珊珊 来源: 湘大毛研中心公众号

  摘要: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以外的第三方面力量曾一度倡导“中间路线”的政治主张。但随着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中间路线”的性质也在变化。以胡绳为代表的理论工作者在中共的领导下,从历史与理论的不同维度对“中间路线”进行批判:指出此时倡导“中间路线”的实质是维护现存政权,分析其思想基础是一种伪自由主义。在此过程中,胡绳对“中间路线”的看法自然有因客观形势而发生的改变,但也有其一以贯之的立场和观点,即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认为“中间路线”在中国是根本行不通的。

  关键词:胡绳;“中间路线”;“自由主义”

  抗战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946年政协会议以后,尽管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但在国共两党以外的第三方面力量纷纷倡导“中间路线”。这一政治主张受到国际上自由主义发展新趋势的影响,即在政治方面较多采取英美式的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同时在经济方面较多采取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对内主张调和国共两党,对外主张兼亲美苏。但随着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中间路线”的性质也发生了改变。对此,中国共产党一方面积极争取和团结中间力量,另一方面则是公开指出和批判其错误观点,以教育广大民众进行革命斗争。这一时期,胡绳在中共的领导下从历史与理论的不同维度陆续撰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对“中间路线”进行批判,在理论工作者中和当时社会上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批判“中间路线”的代表性人物。对于这一问题,学界已有不少研究论及,但较少有研究聚焦胡绳,将其对“中间路线”的批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具体考察,而这对于我们了解这一时期政治形势的发展,以及理解为什么“中间路线”在中国走不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出“中间路线”的实质是维护现存政权

  胡绳对“中间路线”的看法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受国内外局势的影响,第三方面力量内部已经出现了分化,“中间路线”的旗帜背后有着不同的目标和实质,胡绳首先对其作了具体区分。他认为,实际政治的逻辑和各人的立场不同使得所谓“中间路线”的想法,在1946年就已经包含着几种不同的内容。

  在胡绳看来,第一种是假的第三方面,主要代表是青年党和民社党。1946年11月,民社党和青年党参加了由国民党单方面召开的“国民大会”。胡绳指出,他们出于害怕和反对人民革命势力的心理,向反动势力要民主;他们要求和平的方法,目标是削弱以至最后消灭由中共所代表的人民革命势力,其实质不过是反动势力的化妆的配合。第二种是真的第三方面,他们要国共双方让步以保持和平,但他们看出和平民主的障碍乃是蒋介石反动统治势力,所以他们要求革命方面作若干让步,目的在于换取一种条件,就是全面的民主宪政,从而由和平的方法和渐进的过程削弱以至最后消除反动势力。对于真的第三方面,胡绳认为其有一定的阶级基础,有一定的政治立场,将在今后的政治局势中占更重要的位置。但假如中国的阶级对立和政治发展的形势已经到了最尖锐的情形,只容许两个政党的对立,那么自然也只能承认第三方面实际上并不存在。而中国的局势还远非那样的情形,直到现在,以至在相当长期的将来,中国的第三方面的政治势力还是有存在的可能与必要的。

查看余下8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