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三战前夕人类文明的某个注脚
按:本文原发于作者知乎账号,授权本号公众平台首发,欢迎知乎网友搜索关注“白头豕”。
在通用人工智能(AGI)诞生的黎明,在人类文明即将步入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黄昏,这时电影《奥本海默》上映了。
它的出现有价值,有意义。很可能成为未来的人类文明史某一页的注脚之一,用来展示走在自我毁灭之路上的人类文明,曾经如何警醒、反思——然而徒劳无功。
亲近共产主义的奥本海默、在美国遭遇的反共迫害,奥本海默主导之下的曼哈顿工程,奥本海默作为盗火者那纠结和矛盾的一生;这三条叙事线索共同编织出了电影的故事。
电影借用了奥本海默的故事,呈现了编剧、导演诺兰反反复复用电影表达的因果逻辑——人类总是在热爱的趋势下走向自我毁灭。
这个因果逻辑,在电影《致命魔术》里,控制着一个热爱魔术表演、为此宁愿放弃贵族身份的青年魔术师,最终一次又一次复制自己的克隆体,把真身反复溺死在灌满水的囚笼里。
也是这个因果逻辑,在电影《盗梦空间》里,则控制着探索底层梦境无限可能性的造梦师,使他为了能够摆脱梦境、回到现实世界,不得不在妻子脑海中种下了导致她自杀的“咒语”。
同一个因果逻辑来到《奥本海默》,故事从魔术师、造梦师的个人,终于扩展到了整个人类文明——科学家热爱探索真理,军人热爱创建功勋,官僚贪恋权位,政客追逐霸权;他们相辅相成,孵化出了三颗原子弹,爆炸出蘑菇云,更为全人类的命运蒙上了名为“全民核战争”、“确保共同毁灭”的阴影。
从这个角度看,诺兰当年拍《致命魔术》、《盗梦空间》,也许是在积累经验,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拍出这部《奥本海默》。
好的电影主题,需要好的意向作为切入点。原著作者为此选中了“盗火者”——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从神那里盗取了火种,而火种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端,可普罗米修斯因此激怒众神,永生永世要受酷刑惩罚。
而在电影《奥本海默》里,奥本海默其人作为美国理论物理学的奠基者、曼哈顿工程的负责人,为美国盗来了媲美神祇的威能;但因此对他降下永世惩罚的不再是神灵,而是人类文明的墓志铭,和奥本海默内心的良知。
为了这个意向,诺兰在电影中用类似东方哲学的审美,把奥本海默塑造成为一个矛盾的聚合体。电影通过奥本海默自己的台词暗示了这一点,“光同时具有粒子和波的特性,这两种矛盾冲突的特质却融合为一体”。
奥本海默的波粒二象性,体现在他的左翼价值观和核武器事业的冲突上。电影开始时,青年奥本海默在欧洲学习一时冲动想要毒杀自己的老师,后来被人问到为何恨自己的老师,他却回答说“可是我爱他”。电影结尾时,奥本海默因为曾经亲近共产主义而受尽屈辱,爱因斯坦劝他离开时,奥本海默又一次回答说“可是我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