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反省乡村振兴工作
自2017年出台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振兴工作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开展了5年多,每年投入数万亿计,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也应该承认,5年来的乡村振兴工作也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激活内生发展动力没有突破性办法,大投入并没有取得预期的大效果。微观上,农民收入和可支配现金流并没有获得突破性增长;宏观上,扩大内需和建立内循环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对过去5年的乡村振兴工作做些反省,以便于下一个5年取得更大的成绩。
一,是否舍本逐末了?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上面这段话说的很全面了,很清晰的。
怎么抓落实呢?
抓工作要抓重点、抓纲。
重点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农民收入及可支配现金流的突破性增长。这既是实现乡村振兴微观目标的基础,又是实现乡村振兴宏观目标的基础。抓乡村振兴工作,如果不抓农民收入及可支配现金流的突破性增长,而抓其他,就是舍本逐末了。
农民收入由五大收入构成,一是生产性收入,二是经营性收入,三是劳务性收入,四是政策性收入,五是财产性收入。5年来,农民的五大收入似乎都没有突破性措施,农民收入实际上也没有突破性增长。
农民可支配现金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收入,二是个人信用,三是家庭资源资产变现。5年来,这三部分都没有任何突破性改变。
乡村振兴每年数万亿计的投入,而农民收入及可支配现金流没有突破性增长,就会出现两个不可持续:一是投入不可持续;二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不可持续。这也证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可能是假振兴、伪振兴;农民收入及可支配现金流没有突破性增长,乡村振兴战略的微观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扩大内需及建立内循环的宏观目标就更不可实现了。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要死死抓住农民收入和可支配现金流的增长这个元目标不放松,要研究突破性的举措。而乡村振兴工作的现状是,只管花钱而不管赚钱,只管活钱变死钱而不管死钱变活钱。这样干下去,不仅达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预期效果,反而会导致银行、财政、社会资本大伤元气。
乡村振兴工作,是不是该反省反省了呢!?
二,行动是不是有些盲目呢?
乡村振兴,热热闹闹中!
钱多了,有些麻。
我有一次去西部的一个县,是个山区县,甲方请乡建院做村庄发展规划,一个县有几百个村,每个村都要做。我劝说县领导,不要浪费钱,以乡为单位做规划就可以了。60%的村庄几乎没几个人了,不需要以村为单位做规划的。我建议以乡镇为单位,多村联合起来做新型五区规划:新型社区规划、新型集体经济产业园区规划、新型养殖区规划、新型农区规划、新型休闲康养区规划。县领导认为很好,主管部门也说好,基层干部群众也说接地气,但不符合上面的要求,这么做应付不了上面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中国农村的规划,90%以上的是落不了地的,就是为了完成上面的规划任务而规划。这确实是个普遍的存在!
在中国农村,花了数千万、甚至上亿财政资金或专项债打造而成的示范村,几乎每个区县都有几个,绝大部分都是“空村”、“死村”,住鬼多,住人少。有一次我和“刘一手火锅”的老板刘松去一个打造得很好的“和美”示范村,好多好多的房子,政府出钱改造得好美好美的,但都空着。陪同的政府官员要给几个改造好了的漂亮房子给“固本乡院公司”开网红乡村火锅店,引流。刘松说,不要打造好的院子,要没改造的旧院子、破院子。陪同的领导人问为什么?刘松说:我要的是开火锅的院子,我要按照经营火锅的要求改造,您政府改造好的院子,我再改造要花更多的钱。经营主体没有,政府财政就花大钱改造村民的旧房子、旧院子,改造好了,就空着。还有成群结队的干部前去观摩学习,到处都是这么干的!
上上个月,一个地方国企的老总来北京找我,说他的公司收了十几个亿的农村死资产,就是这些年政府投的乡村振兴项目资产,问我能不能想法子盘活。有高标准大棚400多个空着,有大型养牛厂空着,有酒厂空着,有库房空着……有现代农业园区老板跑路了。全国各地几乎每个县市区都有大把的僵尸农业龙头企业,精准扶贫增加了一批,乡村振兴又上了一批,还在上。钱多呀!都说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说的是没错的,问题是死的产业一堆,僵尸产业的一堆,一边上一边死的产业一堆,正准备上、上了肯定死的产业还会有一堆。怎么办呢!?
现在,国企是推动乡村振兴的超级力量。一是国企政治站位高;二是国企能拿到钱;三是国企花钱安全;四是国企有搞大工程改善年报的冲动。好多国企和县市区政府一拍即合,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农村风貌改造项目等等,都让国企干,动不动就是几个亿、十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的乡村振兴大项目。真的需要搞大项目吗?真不好说。只是现在上大项目,现任地方政府领导和现任国企领导眼下哥俩都好,将来好不好,就不是现在这哥俩的事了。
例子很多,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吧,我觉得乡村振兴的行为,有盲目性,感觉还有点儿普遍。是不是值得反省一下下呢?
反省之三:改革去了哪里?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乡村振兴的法宝”。这意思就是五级书记要抓改革促乡村振兴!
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主要领导挂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都是财政的钱砸出来的。少的几千万,多的几个亿!
因为是主要领导办的示范村,不仅财政砸的钱多,银行贷款也多,企业投资也多,太漂亮了!大美丽了!老百姓太高兴了!其他村的干部群众组团参观学习络绎不绝,一幅红红火火的景象。给人一种导向和想象,咱们村将来也会是政府砸钱来振兴的!
有好多财政砸了几千万的村子,红红火火一阵子,领导一调动,参观学习的人流没有了,就迅速变的冷冷清清了,连维护美丽都成了村级组织的沉重负担!
政府有多少钱呢?财政每年用于乡村振兴5万亿,够吃力的吧?
农村农民有多少钱呢?农民的存款、房宅、劳动力等等,加上农村集体的山水田湖林草沙石风光等等,值多少钱呢?至少值800万亿吧!
砸钱搞乡村振兴,每年砸下去5万亿(活钱),迅速变成了“死钱”,农村的总资源资产第二年就变成了805万亿的“死钱”。年年砸钱搞乡村振兴,30年砸150万亿,农村的资源资产三十年后就变成了950万亿的“死钱”。这样搞乡村振兴,除了把财政搞破产,还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嘛?!
如果财政每年砸5万亿搞乡村振兴,能激活50万亿的死资源死资产,第二年乡村的活钱活资本就变成了55万亿;乡村振兴如果投入较少的财政资金能让海量的死资源资产变活钱活资本,那农村农民就不缺钱了嘛。
有没有能投入小的财政资金激活农村海量资源资产的办法呢?当然有,这个办法就是改革!以乡建院为代表的一批乡村振兴专业机构,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做了数以百计的小案例,实践证明以较少的财政资金投入、创新农村金融制度支撑土地房宅等资源资产变成活钱活资本,是可行的。但是,这要打破利益固化藩篱,如果没有较高级别的书记亲自抓改革,亲自领导改革创新,再往前走改革者就有“违规风险”。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微观想宏观目标的基础,就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及可支配现金流,就是要把农村的800万亿死资源资产盘活,变成活的现金流和活资本,这只有靠改革。做几个小点的小打小闹的改革,不难,民间的高手多的是。要大改,全面推,就太难了,民间高手再多都不管用了。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是老大难问题。老大难,只有老大亲自上,才不难!
乡村振兴,呼唤改革!
从现在起,建议各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示范点,财政要尽量少的砸钱。财政资金砸出来的示范点是毫无正面意义的!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纲,纲举目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