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连线对话福奇 就疫情四个主要问题作出解释
昨天(3月2日)晚上9:00,由爱丁堡大学组织的国际疫情防控专家研讨会在线上举行,来自中、英、美等国的专家学者就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议题进行对话。会上,钟南山院士与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进行连线,探讨了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对健康的威胁以及如何应对等问题。
钟南山与福奇达成共识 把握好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平衡
在第一个议题中,钟南山院士与福奇探讨了如何把握好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平衡的问题。
在发言中,福奇首先表示,面对疫情,经济停摆和恢复必须要同公共卫生防疫的要求匹配起来,至于找到经济和防疫之间的平衡,需要开展有效的政治游说,需要多个学科,包括社会科学、政治科学界联合起来。“比如现在多个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疫苗对抗疫情是有效的。但这必须要基于全球合作。”福奇指出,全球合作之所以重要,第一个原因是出于道义责任,第二个原因在于病毒变异。仅仅一个国家的成功防疫是不够的,如果不开展跨国合作,病毒会在跨国传播中快速变异,反过来又会冲击已经成功防疫的国家。“面对快速变异的病毒,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钟南山院士非常同意福奇关于“重启经济不能操之过急”的观点,他表示,中国和其他国家相比,在每百万的确诊病例数据比较中,以及每百万的死亡人数的情况,中国的人数都是最低的。中国的GDP在去年上半年也有所下降的,但在下半年恢复了正常的经济发展。中国采取的措施就是严格的疫情防控,中国的政策是:“除非疫情能够得到基本的控制,不然就不会重启经济活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南山:我们是一步一步放开社会经济活动的,一边放开,一边观察疫情的态势。并不是突然的放开。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在考虑什么时候能够复工复产,去年一直到疫情基本得到控制2个月后,我们才重新开放经济活动及复课。在一开始,在这方面我们作出很严格的规定,我觉得很多的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规则不够严格,所以导致了过于快地复工复产,疫情再次反扑,这是很多其他国家的人民所经历的问题。
钟南山:至少2—3年才能达到世界范围内的群体免疫
对于“群体免疫”,钟南山院士表示群体免疫是不能够用一些不科学、不人道的“自然免疫”手段达到群体免疫效果。随着疫苗的研发和陆续上市,“我觉得至少要有2—3年的时间才能世界范围内的群体免疫”。钟南山院士认为变异的病毒对疫情防控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也会让疫苗的效度大大降低。我们需要全球的合作,这样我们才能把我们的研究工作推进一步,也能够设计更好的疫苗来防止变异。”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