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工业的生死存亡之战,才刚刚开始

2025-01-29 1213 0
作者: 褐色鸟群 来源: 新潮沉思录

  一年一度的春节档又拉开了序幕。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春节档大概是最为重要的节点。它关乎两点,一是中国商业电影档期文化的存亡,二是中国电影产业升级的成败。

  疫情后本是国内文娱产业的春天,旅游、游戏,演出等板块一路高歌猛进,电影却在一派喧嚣之中落了单,几乎成四面楚歌、孤立无援之势。

  我们在之前讨论国产电影行业的文章中,对包括圈子文化、封建行会、影视天龙人、小资情调等等有关因素都有过探讨。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国内电影工业也不是一天就把自己作死的。约十年前由一批有识之士奋力推开的中国影视工业的大门,在从业者固步自封、短视频短剧揭竿而起的大局势之下独木难支。

  最终,中国电影行业终究来到了这么一个决定生死存亡的时刻。一些本该早在去年上映支撑大盘的大片,都挤到了这个春节档,业界美其名曰“救市”。当然,这个节骨眼确实也算是救市,但春节档可以说是全年唯一一个旱涝保收,高低也能回个本整上两口的黄金上映窗口。扎堆上映不光是救市,也是几大电影集团在拼命抓住救命稻草。

  如果后面电影资方和发行方仍然延续炒流量,蹭热点,挑动社会矛盾,营销欺骗,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无法持续拿出符合时代需求和技术潮流的工业化作品,那么25年春节档的“救市”也很有可能变成回光返照,透支未来。

  年初一即将问世的六部作品,几乎清一色都是工业大制作,在往年,这六部每一部都可能撑起一个月大盘,今年全部都赶在了春节档。再看看25年上半年的待上映电影,过了春节档之后就基本没什么重量级电影了,短期内实在难以乐观起来。

  除了救市之外,今年春节档可以堪称续集之年。对于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而言,续集能够获得成功,本身就意味着对应的电影类型在商业上有大卖特卖的可能性,如七八十年代好莱坞动作片、科幻片硬生生把四面楚歌的美国电影续命到了新世纪。

  大概从战狼,唐探,熊出没们开始,内地电影也进入了工业化大片的IP时代。随着两部《流浪地球》的问世以及将于27年上映的球3,中国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世界级科幻系列作品。然而,目前为止除了《战狼》,《流浪地球》和《熊出没》,内地系列电影们还有着巨大的不稳定性,如《捉妖记》第二部直接就摆烂圈钱,《唐探》第三部的失败一下消耗了前两部积累的口碑。

  商业上的可能性并不能代表商业上的成功性,续集电影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固定的观众群体,再精妙的续作也往往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在民国时期的武侠神怪片背后,对应的是新兴市民阶层对中国电影的渴求,在来势汹汹的好莱坞作品之前,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当时连秉持“拿来主义”资深影迷鲁迅沉迷好莱坞电影,对国产片则不为所动 。

查看余下6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