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发展核武器,为什么有人要反对
一直以来,始终都有一些中国人用各种方式指责和反对中国发展新的武器装备。较早著名的反对者是茅于轼,提出了所谓“不要拿我的税款去造航空母舰”的号召,意图煽动公众,给国家决策施加压力,使中国制造装备航母的计划流产泡汤。现在,在霸权挖空心思要挟讹诈中国的当口,有人提出中国应该增加核武器数量到1000枚,以备非常及不虞,又像捅了马蜂窝一般,引起一些人的密集攻击谴责,形成了一场不大不小、但却相当扎眼的舆论声浪。
他们这样干,究竟是因为谁、为了谁呢?
认真品读这些人的批判舆论,可以发现,他们的起点和借口同茅于轼一样,都是拿所谓“民生”来说事,什么中国那么穷,有那么多公共事业需要资金投入,为什么要搞核武器这等不好吃、不好用的东西等等。
在此基础上,他们接下来就给发展核武器以及各种高新技术装备扣上“军备竞赛”、“穷兵黩武”、“破坏和平”等一系列吓人的大帽子,大有必将其在理论上判处死刑、并予以立即执行的架势。
上述这等“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咋看起来着实令人感动下泪,但细细琢磨一番,却全然不是这么回事。
关于民生的说辞,窃以为,改善民生与发展核武器二者并不对立。不要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已经脱贫,就算真的还很穷,保家卫国必要的武器装备也还是必须有。连要饭的乞丐都知道手里得有一根打狗棍,中国这样的一个世界大国,不掌握足够最尖端的核打击力量和远程力量能行吗?还是当年毛主席说得好,“原子弹就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十年功夫完全可能”(参阅笔者文章《朝鲜已成为推动半岛无核化的中坚力量》),邓小平也说过,“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家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现在,霸权屡屡对中国发出战争叫嚣,还要就疫情危机向中国索赔,要对中国搞一场新的“庚子赔款”,甚至还有美国军政高官叫嚣对中国使用核武器。这个时候,中国该不该审视一下自己的核武器是不是够用、是不是还有足够的震慑作用呢?如果确实有所不足、不够,那无论如何也要补上才行,别说什么1000,1000不够就2000,就算咬紧牙关、勒紧裤带也要搞够,这完全没有什么可讨论与怀疑的。
至于“军备竞赛”、“穷兵黩武”、“破坏和平”等的大帽子,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众所周知,美国装备有6000多枚核弹头,储存的更高达几万。试问,美国装备那么多、那么先进的核武器,而且还正在发展低当量灵活使用的核武器,并且经常威胁对一些国家使用核武器,连阿富汗都没逃脱(见笔者文章《对阿富汗威胁使用核武器,这是多么下作的行为》),为什么不谴责美国破坏和平而却把这顶大帽子扣到中国头上呢?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