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明:帝国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战争的特点和根源
【编者按】当今世界局势如同白云苍狗,诡异多变;中美之间会不会爆发战争,广大国人更是引颈关注。但是,任何事物,无论微观还是宏观,总是有规律可寻,有前后现象可供思索。1999年发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捍然袭击我驻南斯拉夫使馆后,作者即着手写作此文,定稿于2000年5月1日,共7万多字,收录于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的作者的《战争、和平与社会主义》集子的第一篇。本公众号分别用6期连载。该文对于关心世界格局变化和中美关系走向的读者可能会有所裨益。
在我们即将庆贺每隔悠悠千年才能遇到的——又一个新年,又一个新的世纪,又一个新的千年的同时莅临的时刻,一个令人震惊、令人愤慨的事件深深地烙印在中国12亿人民的脑海里:1999年5月8日凌晨5点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5枚导弹袭击了我驻南斯拉夫使馆,造成我3人惨死、20多人受伤、馆舍严重破坏。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践踏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把战争强加到南斯拉夫和中国人民头上,这是世纪之交的警示,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152年前,全面论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凝结完整的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学说的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宣言》诞生和问世。此后,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曾几度风雷激荡、蓬勃兴起,又几度荜路褴褛、步履蹒跚。长期以来,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不仅面临着强大资本主义制度政治上的扼杀、经济上的封锁,而且随时面临着它们军事上的严重挑衅,甚至是铁与血、火与剑的战争相加。
被推为百代论兵之祖、千古武学之圣的孙子在2500余年前曾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1]战争与和平问题是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文明的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同样是关系到人类社会中社会主义这一崭新制度的兴衰成败的大事,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战略、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乃至国家的安全、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一系列重大问题。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不可不察。
苏联解体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易旗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一步步入低潮,我国作为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国际生存环境遇到更加错综复杂的局面。在迈入这新的世纪和新的千年的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有关论述,回顾战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剖析当代战争与和平的现状成因,展望未来战争与和平的趋势前景,对于我们抓住历史机遇,着眼于遏制战争、维护和平,立足于打赢战争、保卫和平,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争取到一个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加快发展,壮大自己,以迎接新的21世纪和新的千年的挑战,无疑有着至关重大的现实意义。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