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世源:一位老工人眼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

2021-11-23 5540 15
作者: 卢世源 王今朝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

图片

  【原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指出,“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要澄清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离不开对经济社会的认知。对经济社会的认知不能从书本上来,而要从实践中来,从人民群众中来。本文提供了改革开放史的一个材料,作者卢世源系原国营武汉印染厂老职工。这是从一个老工人的视角来叙述的,成文于十几年前。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武汉大学经济学系王今朝教授对该文进行了一些加工。限于作者、编者的能力,本文的叙述不一定完全正确,加工也不太完全,但它是鲜活的,有着类似马克思著作的文风,特别适合当下中国需要,可作为有益的参考。全文5.2万字,共六个部分。第一、二部分已发(可参见【相关阅读】),此为第三部分。

  三、社会主义经济:要以科学手段来追求效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世界上其实并无先例可供借鉴。它就像是一部探索前进的车辆,能否到达“富民强国”的目的地,主要取决于下列五个因素:一是“驾车人”的技术水平如何;二是“红绿灯”等交通规则是否被普遍遵守;三是道路平坦与否;四是道路上不时出现的障碍物和发生的“交通事故”能否及时而有效的得到清除和处理;五是方向是否正确。人们对前四项比较重视,有关各项问题正在努力解决和完善之中;唯独第五项,可能因为忌讳提及“方向”“路线”之类“极左”话题,而鲜有人提及。行车不辨方向路线,在市场经济的迷惘中乱闯,“摸着石头过河”,轻则难免事倍功半,重则可能南辕北辙,误入歧途。

  中国将来走向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其实并不在于任何伟人的主观意志,也不是无论多么强大的权力所能左右定夺,而取决于公有制经济制度和私有制经济制度在平等的基础上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与和平演变的结果。优胜劣汰,适者胜出。社会主义者欲使自己的事业成功,唯一正确的途径,就是对所信奉的经济制度设法扬长避短,除此之外的旁门左道可以休矣。只有坚持不懈地深入地拓宽这条途径,才能不可逆转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当务之急,就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趁早真正确立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以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此乃我们事业少走弯路,争取事半功倍之必须也。首先,必须厘清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区别吗?一位生前曾经身居要位的权威学者认为,两者没有“性别”之分。这一高见发表之后,多年来虽然不乏有人异议和驳斥,但实际影响仍在。不然,就不用防范资本无序扩张了。

查看余下8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5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