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东北的振兴要靠什么?

2022-02-01 2856 0
作者: 胡懋仁 来源: 昆仑策网

1.webp (9).jpg

  2002年,我去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公司(011基地)调研。接待我的是集团党委副书记。他的秘书是一个小伙子,说的一口东北口音的普通话。我问他你是东北人吗?他回答说不是,他就是在本地出生的。看到我的疑惑,他说,他的父母都是从沈阳112厂(即今天的沈飞集团)过来支援三线的。他说到这里,我就算明白了。当年支援三线的东北老厂来的老职工们,他们的后代都已经接班了。

  我记得在读研究生时,有一个比我小两届的研究生,是湖北来的。她也是一口东北味的普通话。她家里应该也是东北老厂支援三线的老职工。具体是什么厂我没有问,估计要么是军工企业,要么是长春汽车制造厂支援十堰的第二汽车制造厂(又称二汽)。

  1994年,我带学生到西安实习,是在西安的420厂(即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这个厂在西安市北面的徐家湾。420厂的人有不少也是说的东北味的普通话,他们自己说,他们说的话与西安话不一样,他们说的是徐家湾话。西安市的一些本地人有时会听到我们这些北京人的口音,也会认为我们说的是东北话。

  看来,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在当年三线建设中,为国家是出了大力的。曾经有一段时间,三线企业因为多数为军工企业,因而面临着国家要勒紧腰带,减少了大量军品订单,使那些军工企业面临巨大的困难。我去贵州调研的时候,我所调研的一个飞机组装厂的中层干部每月工资仅500元。而在一线城市,这类企业的中层干部在当时至少也能拿到数千元的工资了。后来,直到1999年我驻南联盟使馆被炸,2000年陈水扁上台,国家调整了有关的政策,军工企业的日子才渐渐地好了起来。

  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共和国工业的长子,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些迁到三线的老厂的职工们,也经受了很多千辛万苦。今天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很多企业已经不存在了。东北的老工业基地,除了少量的企业之外,东北已经再也难以担当这个老工业基地的作用了。具体的原因和过程这里就不讨论了。但对老工业基地这样的放弃难道不是太可惜了吗?除了大量优秀工人的技术和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那么种共和国主人翁的精神也被消磨殆尽,这应该是最大最令人惋惜的损失吧?

  从某种角度上说,当年,国家进行工业化建设,没有资金,主要是从农业和农民身上来收聚资金。当年农民的负担是比较重的。差不多五十多年后,国家停止征收农业税,算是开始对农民当年的奉献做了一定的补偿。我们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国家做出那么大的贡献,但在所谓国企改制的过程中,很多企业与企业职工等于一下子就给扔到脖子后头了。老工业基地说放弃就放弃,老工人阶级也是说放弃也就放弃,这么做总归是不太合适吧?

查看余下4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