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我们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最终塑造了上层建筑。那么这个过程具体是怎么发生的呢?以下是我的一点思考,不一定对,仅供抛砖引玉。
生产力是一个无形的东西,它没有手,不能去自己推一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其作用是通过人的生产活动来“间接”体现的。
每一个形态的生产力,都有其对应的最合适的生产关系,这个生产关系不一定是一个点,可能是一个范围。当你组织生产所用的方式落在了这个范围内的时候,生产力运转相对而言是最顺畅的。这种“顺畅”指的是对于这个形态的生产力而言的,是相对意义上的,顺畅不代表绝对意义上的速度发展快,也不代表绝对意义上的生活水平高。比如封建社会盛世的社会指标放到今天看是很可怜的。
如果你的生产方式没有落在这个范围内呢?那生产力运转就不够顺畅,就可能会出现卡顿。这可能是生产关系落后了,也可能是超前了。
不顺畅可能导致两种方向:
1、相对于外部的竞争对手而言,你发展慢了或者变的不好了,在国家、集团之间的对抗中落了下风,这就会导致内部产生变革的力量,改变现有的生产关系,向适合的生产关系靠拢;
2、老子就是不改,卡顿怎么了,老子乐意。然后在竞争中被淘汰了。
无论哪种方向,都会使得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脱颖而出。
如果用一个不一定太恰当的例子来表示。生产力就相当于电台的频率,生产关系就是收音机的旋钮。电台没有一只有形的手去从收音机里伸出来去拨动旋钮,但你听着不清楚,就会去右转转,啊不行,那再左转转?嗯?这个清楚了些,往左再多转转?呀,转过了,再稍微往右微调一些,嗯,现在好了。这样就实现了“决定”作用,但你要说硬着脖子就不调节呢?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国家利益不一定总是与利益集团的利益一致,比如大清就是不改,就是不想体面,那就被别人给体面了。
当然这只是个简化版的例子,真实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相作用要复杂的多。
比如,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还有反作用,好的生产关系,能更快促进生产力发展。因此,更细致一点的模型是这样的:
1、生产力决定了一个范围,当生产关系落在这个范围内的时候,是运转顺畅的。
2、生产关系在这范围内的前提下,可能存在某些区域,是特别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会对生产力起到相比于其他区域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总结,就是生产力决定“大范围”,是粗画;生产关系在这个“大范围”内有进一步“细画”小范围的能动性。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也是类似的:前者画个“允许”的大圈,后者有在大圈里细细选择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