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与其押宝房地产,不如押宝大国重器


  看了红歌会网1月30日发表的“中国经济恢复的宝要押在房地产业吗”一文,笔者深有感触,也想发表点看法,那就是各级政府领导应向两代领袖那样关心造机器、造大国重器,而不是热衷于卖地“赚钱”与搞房地产开发。

  一 毛泽东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关心造机器

  许多人所不知道的是,机床的名字是毛主席给起的。毛主席说它是生产机器的产床,就叫它机床吧。伟人的这个说法是否非常形象!被誉为工作母机的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机床的拥有量与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代表着一个国家整个工业的发展水平。作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拓者与领导者,毛泽东同志对机床这一“母机”行业一直非常关心,多次亲临企业视察并进行调查研究。

  1956年1月12日,毛泽东同志视察了天津市公私合营示范机器厂(天津第一机床厂前身),得知厂里试制成功车床时,说“好啊!你们发展不慢啊!希望你们自力更生,多出好产品。”

  1957年7月8日,毛泽东同志视察上海机床厂。

  1958年2月13日,毛泽东同志视察沈阳机床电器厂,作了“要自力更生,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的批示。。

  根据毛泽东同志指示,1958年7月2日,在中南海瀛台第一次举办了机床工具小型展览,供中央领导参观,毛泽东同志详细地观看了展览。

  1959年冬,按照毛泽东同志的要求,在中南海瀛台又一次举办了机床工具展览。百忙之中的毛主席用了约两个小时参观展览。

  1958年9月15日,毛泽东同志视察了正在建设中武汉重型机床厂。他在听完厂长汇报后,坚持要去工地看看。那天武汉正在下雨,主席的车开到武重建设工地附近,路况太差不得继续前行,毛主席这才答应离开。

  同毛主席一样,习近平同志任总书记后,非常关心装备制造业即造机器,开始了频繁的考察。

  2013年7月21日,到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考察。看到这家老国企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习近平十分感触地说,工业化很重要,像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要想强大,必须靠实体经济。经济不能泡沫化。自力更生的精神什么时候也不能少,所以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工业要靠自力更生、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形成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郑州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考察,他深入85米长隧道掘进机“腹部”考察,亲自进入控制室观看。车间里,职工们围拢过来。总书记说,现在进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装备制造业支撑,你们的事业很有意义。中国是装备制造业大国,但同发达国家比还有差距,实现中国梦,装备制造业这个基础必须打牢。

  2014年5月23日,总书记又到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考察国产大飞机C919项目的进展。

  总书记在一个月内之内两次考察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并就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发表重要谈话,这在过去是前所未有的。表达了总书记对装备制造业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这对全国装备制造业干部与工人是极大的鼓舞。

  二 大国理应大造、大卖大国重器

  岁末年初,国资委新闻中心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大国基石》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连续播出。

  《大国基石》是一部全面系统梳理、深入探访大国重器与超级工程背后故事的纪录片,历时半年策划制作,用全方位、宽领域的大视野,向我们集中呈现了一系列国资央企承担的大国重器和超级工程。上天入地、穿山跨海、衣食住行,一系列大国重器与超级工程在《大国基石》中纷纷亮相,节目在雄伟壮观的宏观叙事中用一幕幕亲切可感的纪实故事,将大国重器与民之关切紧密相牵,直观展现中国经济运行的韧性、潜力和活力,生动展现新时代奋斗者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踔厉奋发的铿锵脚步,有力展现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国资央企的担当贡献,播出后广受好评。笔者建议那些主张“压宝”房地产,呼吁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生的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能好好看下《大国基石》。

  从2013年12月在央视一套、二套播出的我国第一部装备工业题材的纪录片《大国重器》,到今天播出的《大国基石》以及之前播出的《超级装备》、《动力澎湃》等电视纪录片,使全社会对大国重器的地位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了解,对中国来说,造机器的核心就是大造大国重器。大国重器既有民用;也有军用,既有大体量大国重器如大航母、大型运输机、重型运载火箭等,也有小体量大国重器如卫星、航空发动机、高档数控机床等。其共性是结构非常复杂,技术非常尖端。大国重器研制早已脱离了单一经济范畴,上升为大国间的一种国家行为,成为大国间博奕与角力的主战场。大国重器堪称大国立国、强国与捍卫大国利益之本,故各大国在大国重器研制上均是不惜成本、不计代价,谁都不想依赖他国的大国重器。即使美国的“铁杆”盟友日本与欧盟也不愿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上只依赖美国的GPS,而是想不惜成本的自起炉灶,另搞一套,自成体系,这充分凸现了大国重器的价值与意义。

  当年,陈毅元师有一句名言:“没有原子弹,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子就硬不起来。你们要快点搞,就算把我的裤子当了,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

  .如同“两弹一星”是那个时代大国重器,初步奠定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成了那个时代中国的象征。以高铁、核电为代表的大国重器则是今天中国大国形象的新标志。作为中国在大国重器领域后来居上,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领域之一,高铁、核电成为中国的“新名片”,并塑造了中国制造新形象。

  中国如果也像其它发展中国家那样,仅局限于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廉价消费品,尽管可以为农民工创造大量低端低薪就业岗位,但决不能强国富民,决不能为大学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那中国还与其它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区别?高铁、核电、大飞机等大国重器的研制是以大国强大国力为后盾,大国重器才能体现大国实力与水平,才能作为大国的名片与象征。正因为如此,普京出访大力“推销”俄罗斯核电、军机、导弹、潜艇;美国总统出访大力“推销”美国波音客机与各类先进武器装备;法德两国总统、总理出访大力“推销”两国的空客;日本首相出访大力“推销”本国高铁技术,可以说大国首脑出访时“推销”本国各类大国重器己成为国际惯例。李克强总理成了高铁、核电等中国大国重器的“超级推销员”也就顺理成章。

  作为堂堂大国总理总不能到国外去推销中国劳动密集型的服装、玩具、鞋帽之类廉价消费品,这些廉价消费品毕竟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作为大国总理只能推销象征大国地位与形象的大国重器。这些年中国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核电、高铁建设工地,这种超大规模建设结果使中国相关企业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掌握世界一流的相关技术,与其它国家相比毫不逊色,且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这就是总理“推销”中国核电、高铁的底气所在。

  中国能出口的大国重器决不仅限于核电、高铁装备,正如纪录片《大国基石》、《大国重器》等所反映的那样,中国的900吨大马力推土机、四层楼高的300吨矿山电动轮自卸车、世界起重能力最强的4000吨履带式起重机……这些巨无霸式大国重器有的己出口国外,没有出口的,走出国门也是迟早的。随着中国在大国重器领域研制实力急剧提升,中国大国重器必将走上世界舞台,中国能出口的大国重器只会越来越多,中国己成为大国重器出口大国,今后还将成为大国重器出口强国,与其它大国的大国重器一较高低。

  三 大国重器是中国捍卫海洋权益的坚强后盾

  美国联邦参议院于2014年7月10日通过亚太领土主权争议的412号决议案,要求中国将“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和护航船只撤离南海海域,恢复南海原状。

  “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竟然引得万里之遥的美国联邦参议院关注,而“指名道姓”的要求其撤离,真是蛮横无理,一种大国重器一度成为中美争端的焦点,这自中美建交以来是前所未有的,这恰恰凸现“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这一大国重器的战略价值与地位。

  南海石油储藏丰富,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在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南海开钻之前,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海上油气田的水深普遍小于300米,对深海宝藏只能望而兴叹。“海洋石油981”这一“海上巨无霸”,开启了我国正式挺进深水的新征程,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和维护我国领海主权做出了贡献。

  “海洋石油981”半潜于海面;长114米,宽89米,高117米,甲板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4个立柱下“踩”两个船体,每根立柱平均长宽10米,矗立海面宛如钢铁巨人。

  这一“海上巨无霸”不仅外形强壮,最大作业水深更是可达3000米,最大钻井深度10000米,还装备有8台4.4万千瓦柴油发电机,发电量差不多够一个中等城市所需;它的8个推进器,每个马力都相当于5个火车头的拉力。

  “海洋石油981”是我国首座自主设计、由外高桥造船厂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代表了当今世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的最高水平。

  这几年,西方媒体一直热炒中国在南海大规模“造岛”工程,从网上卫星图片来看,中国“造岛”速度与效率的确快得惊人。永暑礁从一个礁迅速变成南沙“第一大岛”。 美国和南海相关国家情报机关正在非常严密地监视中国长达172米超大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鲸”号在南海的一举一动。这艘挖泥船能够全天24小时不停歇地作业,它每小时能从海底向海面挖出4500立方米沙土用于“填海造岛”,这种效率足以使它在不到10个月之内就把南沙群岛5个岛礁变得几乎让人认不出来。

  中越两国在南海的较量本质是两国在造船业特别是大国重器领域的较量,2021年,中国造船业产量3970万载重吨,而2021年越南造船业产量不足中国十分之一。而在大国重器领域,越南则什么都不能制造,这从一个侧面反殃了中越工业实力的悬殊差距,这也近是中方从容应对越方挑衅的底气所在。

  四 前苏联与俄罗斯在大国重器领域的前车之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苏联与俄罗斯在大国重器领域的经验教训值得中国借鉴。

  中国有“中国梦”,俄罗斯有“俄罗斯梦”,“俄罗斯梦”就是再现“伟大的强国”的辉煌。

  众所周知,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是在前苏联瓦良格号航母基础上改建的。1993年,时任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在乌克兰总理库奇马的陪同下来到黑海造船厂,研究把瓦良格号航空母舰造完的可能性。当时瓦良格号航母已建造了67.3%,还剩下32.7%的工程量。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罗夫则说己不可能再完工了。俄、乌两国高官们问道:“为了将瓦良格号航母完成,工厂究竟需要什么?”马卡罗夫回答:“需要苏共中央、苏联政府、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苏联军事工业委员会和苏联9个国防工业部门的密切协作。”马卡罗夫最后强调:“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而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马卡罗夫这一振聋发聩“宏论”令所有在场所有高官一时哑口无言,他们终于明白了,在苏联解体、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要将瓦良格号建成是不可能的。

  马卡罗夫的“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己成为中国航母迷们人人皆知的经典名言,马卡罗夫能说出这样名言决非偶然,那时苏联的确是“伟大的强国”。特别是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战后三十多年的恢复发展,前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时代。有一种说法是,那是个停滞的时代,但这个说法过于片面,确切的讲那是个停滞与辉煌共存的年代。尽管当时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十分平庸,但在全体苏联人民努力奋斗下,前苏联国力是蒸蒸日上,逼得美国步步后退,前苏联迈入“伟大的强国”的巅峰时期,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因此每个俄罗斯人都怀念前苏联时期“伟大的强国”辉煌,而这个辉煌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大国重器的辉煌。

  前苏联建造的台风级战略核潜艇是当时也是现在吨位最大的核潜艇,其体积几乎是美国最大的俄亥俄级核潜艇的两倍。一艘台风级战略核潜艇所携带20枚多弹头州际导弹足以毁灭所有美国大城市,美国媒体惊恐称之为“水下毁灭者”。

  前苏联造的安-225“梦幻”运输机是一架离陆重量超过600吨的超级军用运输机,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运输机与飞机。主要用于运输大型航空航天器部件和其他大型成套设备。专家估计以安-225的巨大机舱容积,如果转用做为客机,初步估计它可以同时容纳得下1500到2000名乘客。而当今最大客机A380最多载客550人,是地道的“小巫”。

  前苏联不仅在军用、民用大国重器领域能与美国并驾齐驱,而且还在部份领域超越美国,至于勃列日涅夫后来头脑发热,野心过度膨胀,悍然决定入侵阿富汗,“伟大的强国”从此由盛转衰,踏上解体和崩溃的不归之路,则是后话。

  虽说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在大国重器领域的主要“遗产”,但盘点俄罗斯现有的军用、民用大国重器的现状,就会发现俄罗斯从民用的7.5万吨级的巨型锻压机到唯一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从质子号运载火箭到联盟号运载火箭,再到最大的台风级核潜艇、最大的军用运输机伊尔76、最大的图式远程战略轰炸机、最大的直升机米-26等,都是清一色的“苏联制造”。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竟没有造出一样能与前苏联时代相媲美的军用、民用大国重器,连“复制”前苏联时代的大国重器都感到力不从心,更谈不上创新与发展。

  不知道这些来自前苏联,早已“廉颇老矣”军用、民用大国重器还能为维护俄罗斯大国地位效力多久?不知道俄罗斯吃前苏联大国重器的“老本”还能吃多久?更糟的是,2011年5月,法国就向俄罗斯出售4艘价值15亿欧元的“西北风”级直升机航母与俄方达成最终协议这也是北约国家首次与俄罗斯达成类似大宗军购协议。昔日的大国重器制造强国,如今却沦落到从其北约对手中购买大国重器的地步,这实在令俄罗斯颜面扫地。

  俄罗斯在对外交往中一向态度强硬,但俄罗斯人自已也很清楚自已的腰杆不够硬,甚至有点软,因为支撑俄罗斯人腰杆的军用、民用大国重器早就因“超期服役”而摇摇欲坠,俄罗斯由超级大国降格为一个普通大国也就不足为怪。俄罗斯人所忘记的是,一个大国要在国际舞台上有强大的影响力,不是靠大话与态度强硬,而是靠自已的实力与综合国力,而军用、民用大国重器研制能力正是大国实力与综合国力最重要的组成部份之一,这正是俄罗斯最欠缺的。

  五 马卡罗夫的绝望与感叹

  俄罗斯唯一航母库兹涅佐夫号是瓦良格号航母的姊妹舰,由于库兹涅佐夫号开建时间早于瓦良格号航母,使库兹涅佐夫号能够幸运的在前苏联解体前的1985年12月建成下水。当年负责建造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也是黑海造船厂的马卡罗夫厂长。当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建成下水时,其原名是“苏联号”,是前苏联用来彰现强国雄风,威摄美国的。望着建成下水的苏联号航母高大宏伟的船体,马卡罗夫发出由衷的感叹“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而1993年,瓦良格号航母被迫下马时,马卡罗夫也发出同样的感叹,但两次感叹的意境有天壤之别,前一次感叹是对苏联这一“伟大的强国”充满自豪的感叹,后一次感叹是对苏联这一“伟大的强国”不复存在的痛苦与绝望的感叹。

  马卡罗夫两次感叹说明了一个深刻道理,以航母、大飞机为代表的军用、民用大国重器研制是涉及大国整个工业、科技产业链的“系统工程”,上世纪八十年代为建造库兹涅佐夫号与瓦良格号这两艘航母,前苏联政府动用了全国约7000多家工厂为这两艘航母制造众多的配套装备、零部件与材料,可以说前苏联政府是倾举国之力。所以没有大国的强大囯力做后盾,航母、大飞机等大国重器是不可能研制成动的,大国综合国力是大国重器研制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前苏联国力鼎盛期恰是前苏联大国重器研制的兴旺期,高峰时,前苏联一年竟有五、六艘核潜艇下水,美国最多不过二、三艘,这自然使美国胆寒和恐惧。

  前苏联之所以成为马卡罗夫所说的“伟大的强国”,是因为前苏联具有与美国相抗衡的超强综合国力。如今的俄罗斯只所以只能“复制”前苏联大国重器,而无力创新与发展,是因为俄罗斯综合国力与前苏联相比相差甚远。俄罗斯尽管想极力恢复其航母建造能力,却感到力不从心。俄罗斯为印度改建(而不是新建)的“戈尔什科夫航母”按合同本应2008年交货,结果拖到2013年底才勉强交货,弄得印度人是怨声载道。改建航母尚且步履为艰,更别说新建航母。俄罗斯丧失航母建造能力也就意味着俄罗斯彻底丧失超级大国地位,降格为中国所主导的多极世界中的一极,俄罗斯人虽心有不甘,却无可奈何。

  六 印度梦破灭的前车之鉴

  如同“中国梦”、“俄罗斯梦”,印度也有“印度梦”,印度人一直梦想成为前总理尼赫鲁所称的“有声有色的大国”,但印度本身又不具备军用、民用大国重器研制能力,只得向其它大国购买。印度海军于2004年向俄罗斯购买前苏联时期建造“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由俄方改装后向印度移交。但自2007年以来,俄方以各种借口,不断提高改装需要追加费用,将改装价格从最初的9亿多美元提高到最后了29亿美元,这使印度吃尽了被敲诈勒索的苦头,最终双方才以23.5亿美元达成一致。

  2011年11月初奥巴马访印期间宣布,向印度出售美国最先进的C-17“全球霸王”大型军用运输机,涉及金额高达58亿美元。美国对大型运输机一直实行出口管制,除盟国外,一般不轻易卖给他国,这次破例卖给印度是有原因的。同样一架C-17运输机,美军自己订购的价格是1.5亿美元,盟国英国是2.2亿,而这次印度是5.8亿美元。据说这笔钱是把售后服务也算进去了。即便是这样,也是C-17创记录的最高价,印度媒体称之为“敲竹杠价格”。价格这么贵印度却不得不买,因全世界能生产大型军用运输机仅美、俄两家,俄制伊尔76大型军用运输机虽便宜,但技术性能却不符合印度要求,美国要价再高,印度却不得不买,只能听任美国敲诈。

  印度惨痛教训表明,大国与中小国家的重要区别就是大国就必须大造大国重器、大国必须拥有大国重器,大国地位要靠大国重器来维护,大国利益要靠大国重器来争取。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大国能依赖他国提供的大国重器实现崛起,印度依赖其他大国崛起后果是“印度梦”的破灭。所以,中国要崛起。必须要大造大国重器,这是不二选择。

  七 中国在大国重器领域崛起的机会与选择

  军用、民用大国重器是大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体现,大国之间的竞争和较量在某种程度上是大国重器研制能力的较量,大国崛起的重要标志就是研制能力的崛起。同样,大国重器研制能力的衰退也是大国实力和地位衰落的标志。从前苏联到俄罗斯的兴衰史就是大国重器研制能力的兴衰史,前苏联靠超越美国大国重器研制能力攀上了超级大国的颠峰,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大国重器研制一直吃前苏联老本,而无力创新和发展,大国重器研制能力的衰退使俄罗斯有掉进二流国家行列的危险。

  俄罗斯国力虽在恢复,但永远也不可能恢复到前苏联鼎盛时期。也就是说己丧失超级大国地位的俄罗斯己难以在大国重器领域再创前苏联时代的辉煌,目前唯一能做的是“复制”前苏联时代的大国重器,拼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大国重器研制大国的地位。

  美、俄两国原本强大的大国重器研制能力均因受综合国力下降的冲击,一个是绝对优势的地位开始动摇,另一个则是明显衰退,而中国的综合国力蒸蒸日上,有了强大国力的支撑,就为中国在大国重器领域的后来居上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必须要抓住这个有利条件与美、俄国力衰退的时机,力争在大国重器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与赶超。

  航母、大飞机等大国重器是以大国国力为支撑,甚至需要动员组织全国相关力量来研制,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智慧与能力,没有这些大国重器,中国就不可能成为有世界性影响、有崇高地位的大国,中国要崛起,要成为“伟大的强国”, 就必需具备航空母舰、大飞机等大国重器研制与生产能力,就必须大造大国重器,否则就不可实现大国崛起。

  大国重器领域的世界大棋盘上也是风水轮流转,过去是前苏联、俄罗斯与美国,现在则轮到中国身上,面对这个历史性机遇中国是紧抓不放,还是在昏昏噩噩中轻易放弃,成为中国所面临的严峻选择。总书记对国产大飞机C919项目考察时讲话,很清楚地表明了中国高层对发展中国大国重器的坚定支持的态度,即中国只能选择前者。中国要像当年研制“两弹一星”那样,倾举国之力发展中国的以航母、大飞机为代表的大国重器,把大国重器作中国产业发展最优先方向,在大国重器领域复制类似中国高铁的奇迹,伴随着中国大国重器的崛起,中国也必然实现大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八 中国制造为何大而不够强

  如把中、美两国制造业进行对比,中国制造特点是“大而不够强”,即不是全面的“强”,不够全面和均衡,有一些卡脖子领域,要补短板。而美国制造的“强”主要体现在美国(军用与民用)大国重器上的“强”,能造大航母、大飞机等,比较均衡, 没有明显的短板。

  若按照购买力平价标准计算,中国GDP早就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但这样的赶超并不意味着能完全解决中国经济“大而不够强”的老问题。与中国类似的是,早在1900年,美国GDP就已位居世界第一,但直到二战前,由于美国经济“大而不强”,美国并未成为超级大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甚至不及英、法、德三个老牌欧洲强国。二战中,随着美国以航母为代表的大国重器崛起,美国经济实现了从“大而不强”到“既大又强”的根本性转变,美国综合国力也实现了由大到强的飞跃,美国才成为真正的超级大国。

  与二战前美国经济“大而不强”类似的是,目前中国经济的“大而不够强”的根源主要体现在航母、大飞机之类大国重器研制能力比较薄弱,房地产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却偏大,问题是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大国能靠大造房子实现大崛起。相反,因过度造房子而闹出房产泡沫破裂的反面典型却比比皆是。圆明园也曾是中国历史最华丽的“大房子”,却未能确保康乾盛世的延续,最终被英法侵略者付之一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所以中国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造机器,特别是造大国重器,而不是造房子,更不是造摩天楼之类“大房子”。

  九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核心是造机器、造大国重器

  装备制造业过去称为机械制造业,无论是装备制造业,还是过去的机械制造业,通俗地讲就是造机器的产业。改革开放前,从一机部到七机部共七个部,都是管造机器的。

  两代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注造机器,表明了他们高瞻远嘱、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

  但目前仍有很多人认识不到造机器的重要性。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董事长林左鸣在接受记者釆访时尖锐的指出:“平心而论,中国军机、民机、航空发动机产业在地方政府的热心程度上、在对民营企业的吸引力上、在资本市场上利用效率上,都不能令人满意。相反在美国,类似于波音、洛马、惠普、诺•格这样的高端军工制造企业,往往被美国各州视为拉动本地经济成长,解决大量就业岗位的“大户”而受到青睐,争为美国各州‘争抢’的对象”。

  换句话说,美国地方政府对造机器(包括造武器)的热情远大于造房子、上工程项目的积极性。因为美国不少大城市都是靠造机器发展起来的,如波音的发展带动西雅图的崛起与城市化;航天产业的发展带动休斯敦崛起与城市化。又如1949年古城洛阳刚解放时才5万多人,然而,随着“一五”时期156个重点项目中的中国一拖、洛阳矿山机械厂(现中信重工)、洛阳轴承等大厂落户洛阳,带动了古城洛阳的崛起与城市化,洛阳迅速发展成为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这些国內外实事表明,从一个国家到一个地区,正确的城镇化道路应是通过工业化(核心是造机器)来带动城镇化,通俗的讲是通过造机器(工业化)来带动造房子(城镇化),这是城镇化、工业化铁的定律。不靠造机器、不靠发展工业来带动城镇化也有特例,如北京凭借首都的特殊地位,曾引得全国有钱人都到北京来投资置业,北京的房地产业自然格外火爆,价格居高不少。而上海则靠金融、航运双中心地位实现崛起。但北京、上海是特例,不具有普遍意义。中国是否强大,是否真正崛起?不能以北京、上海这两个特例大城市的发展作为标志,而应以沈阳的发展程度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因为沈阳是我国机械装备产业比重最大的特大城市,沈阳铁西区更是我国大型机械装备企业最密集的一个区。沈阳作为全国副省级特大城市中唯一一个以造机器为主业的特大城市,沈阳的全面振兴才是中国崛起和强大的最重要的标至。沈阳人造机器靠得是自己的真本事和辛勤付出,而不是靠(类似北京、上海的)某种特殊地位,沈阳人是值得敬佩的人,我们要向沈阳人致敬!为沈阳人加油!

  十 谨访造房子的狂热使中国工业化、城镇化道路误入歧途

  自除北京、上海这两个属特例的超大城市外,对绝大多数城市与地区来说,还是得靠造机器,以工业化来带动城镇化。从来没有听说那个发达国家反其道而行之,即以造房子(城镇化)来带动造机器(工业化)。但确有不少中国地方政府逆工业化历史潮流而动,不少中国地方政府不是热衷于造机器,而是热衷于造房子,热衷于造摩天大楼之类巨无霸房子,房地产狂潮席卷全国,造房子成了很多地方和城市头号支柱产业,地方政府成了“地产政府”、“卖地政府”,城镇化成了房地产化,整个中国经济都被造房子的狂热所“绑架”,却没有多少人关心造机器。

  在国内外,造房子与造机器均是种此消彼涨乃至势不两立的关系,很难想像在一个造房炒房成风的国度能造得出好机器?造房子狂热只能是造机器的死敌,造房子不降温,造机器就热不起来。

  无论美国房地产市场如何火爆,但在美国,炒房子、造房子是购房者与房地产企业之间的事,美国地方政府由于体制和法律所限,是不会直接插手房地产业。而在中国,地方政府不仅是插手,而是打着经营城市的招牌,直接参与房地产开发。对开发商来说,只要谁能通过“公(攻)关”(实则是商业贿赂)搞定政府相关部门官员和银行行长,谁就能获得廉价地皮和银行贷款,并办妥各项审批手续,也就意味着项目的成功。于是与房地产相关的每位政府官员和银行行长屁股后面都站着成群结队的开发商,在高档餐馆随处可见开发商与高官、行长推杯换盏、猜拳行令;在高尔夫、夜总会等娱乐场所随处可见开发商像苍蝇叮臭肉一样围着政府官员和行长翁翁乱叫,于是一片片问题地皮和一道道违规手续被政府官员批下来,一批批问题贷款被银行行长贷出来,在一个个楼盘建起来同时,政府官员和银行行长一批接一批纷纷倒下,社会风气被严重败坏,房地产领域频现贪腐身影。据不完全统计,一半的落马省部级高官或多或少与房地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由于政府官员只热衷于同开发商“猫鼠勾结”,大捞不义之财,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官员早己丧失了造机器、搞工业与科技创新的热情。中国城镇化、工业化道路早己误入只造房子、不造机器的歧途。正如一位网友所嘲讽的那样“天朝有的是房地产,还要造机器干什么”! 对此,我们要高度警惕。

  十一 中国的未来决取于造机器、造大国重器 而不是造房子

  英国工业革命是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为开端的,可以说机床是机器之母,而机器是整个工业之母、制造之母,有了各种各样的先进机器才能制造出成千上万种的工业产品与消费品。所以,工业化的核心就是造机器,工业的的实质就是通过机器制造各种产品。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那就必须造出更多、更好、更大的机器,特别是造出大航母、大飞机等堪称巨无霸的大国重器,中国才能像狮、虎、豹、狼、鲨鱼等食肉动物那样爬上全球食物链的顶端,成为适者生存、“强食弱肉”、傲视全球真正的强国。现在工业强国英、法、德、俄、美、日均是如此,中国也不例外。一个不热衷于造机器而是热衷买机器的国家,永远不会成为真正强国,永远不会实现大国崛起。

  总书记在商飞考察国产大飞机C919项目时就曾批驳所谓“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谬论,他说“中国是最大的飞机市场,过去有人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逻辑要倒过来,要花更多资金来研发、制造自己的大飞机”。此外,印度在“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改装上被俄罗斯敲诈勒索“钓鱼闹剧”也是前车之鉴。

  大国重器不可能凭空问世,大国重器是大国装备(机器)制造业精华的结晶,有普及、有基础、有氛围,才有提高,离开了造机器,造大国重器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与纸上谈兵。如果一个大国没有一个造机器的浓厚氛围与造机器的雄厚基础,那就难以造出像样的大国重器。

  只有造出好机器与大国重器,才能以造机器带动造房子方式有效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中国才能实现真正崛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刘云电子信箱:liuyun767@163.com)

  【文/刘云,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