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存在重建的问题


  今日,在浏览乌有之乡网站时,看到了《方兴起:重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探索》一文。文章认为“2004年启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重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问题,可以说是‘抓住机遇,趁势而上’。之所以提出重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问题,是由于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处于主流经济学地位的政治经济学,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却面临着丧失主流经济学地位的局面。”

  从作者的表述来看,并非是要重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是要恢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我国经济学界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学说,整体上按照列宁的说法,可以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其中政治经济学部分,我们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商品经济学、资本主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学三个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已然完成了商品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构建,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学部分,也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范畴,形成了基本的框架。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是适用于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三个历史时期的。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到现在依然还没有过时,它依然是指导我们认识现实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指南。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存在重建的问题。

  在著名的《资本论》一书中,马克思建立了逻辑严密的商品经济学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而在《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范畴,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三个组成部分的逻辑关系是:商品生产经济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般原理;资本主义生产经济学是商品经济学理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殊存在形式;社会主义生产经济学是商品经济学理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殊存在形式。

  整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是以商品为逻辑起点,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因此,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的商品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和一般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学不过是商品生产在劳动力商品化条件下的特殊形式的理论体现;而社会主义经济学则是商品生产在生产资料公有化条件下的特殊形式的理论体现。

  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范畴,资本是价值在劳动力商品化条件下的价值运动形式,工本则是价值在生产资料公有化条件下的价值运动形式。

  1,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基本原理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构建了最基本的分析框架。这一框架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研究,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研究,而且也为实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转变提供了规律性的指导。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整体上适用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整个历史时期的。

查看余下4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