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起:学子毛泽东为什么偏科
学生偏科,是常见的现象。偏科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是接受能力,如受生理和心智的制约等;二是主观偏重,如受爱好和倾向的制约等。
毛泽东上学偏科。那么,毛泽东是怎样的偏科?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的偏科呢?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有必要先交代一下毛泽东的学习生涯。
毛泽东上学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先是读私塾,后是读正式的学校。
私塾,是私人或家族办的学堂,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教育形式。毛泽东上学时,私塾这种教育形式还存在。他从8岁起,先后就读于南岸私塾、关公桥私塾、桥头湾私塾、钟家湾私塾、井湾里私塾,后停学在家务农两年多,16岁又复学于乌龟颈私塾。那时的私塾,教学内容主要是儒学和一般的历史典籍,没有什么科别设置。学生当然也就谈不上偏科之说。
学校,在中国是近代兴办的教育机构,通常设置有很多学科的教学内容,这样,学子也就有了偏科的现象。毛泽东在正式的学校上学,开始于湘乡县公立东山高等小学,然后就读于湘乡驻省中学、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而从他考入东山高小开始,一直到他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他的学习都是偏科的。
毛泽东不但偏科,而且还偏得很严重,一些学科在出类拔萃的学生中也是佼佼者,可谓是独占鳌头,他人远远不及,如国文、历史、地理、伦理学、哲学等。而有的学科则是一般般,甚至是凑合着及格,例如图画也包括数、理、化等科。这就是毛泽东偏科的情况。
那么,毛泽东如此的偏科,其原因又何在呢?那些一般般的学科,是受到接受能力和心智的制约吗?那显然不是,因为毛泽东有“神童”的美誉。4岁时,他由于经常到表兄们上课的地方去玩耍,竟不经学就能熟练的一字不差的背诵《三字经》。8岁时,他看舞狮表演,便能即兴赋诗,被远近乡里赞为“神童”,誉为“文曲星下凡”。毛泽东的私塾先生们也对他有这样的一致看法:毛泽东,绝顶聪明,悟性极高,过目不忘。可以推论,以毛泽东这样的天资,学数理化是绝对不会落到一般般程度的。
那毛泽东偏科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说来真是令人钦佩不已。毛泽东偏科的真实原因竟是他的志向,是他的“拯救天下苍生的伟大志向”。
由于这一伟大志向,导致他的学习刻意偏科,甚至是有些离经叛道,特立独行,这也为我们留下了永远的话题。
先说毛泽东复学东山高小,那真叫是非常的不容易,可谓是连闯三关:
第一关,是闯令尊的关。毛泽东结束了私塾的学习,父亲便决意把他作为家里的整劳力,并要安排他去县城学做生意,一心经营家业奔发家。为了能上学,聪明的毛泽东搬来了“天兵天将”,七舅、八舅,表兄王季范、文运昌,还请来了几位重量级的先生毛麓钟、毛宇居、李漱清。这些人,在毛老爹的眼里,都是有脸面的人,也是他瞧得起的人。让他们一起为自己游说,可谓是集中了绝对优势资源,最终在表兄王季范给付学费的前提下,闯关成功,获得为父恩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想到搬救兵,而且能定时集中搬来这么多的优质救兵,这不能不说是巨大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