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攘外”和“安内”,那才叫大智慧

2021-10-28
作者: 朱江 来源: 红歌会网

  将毛泽东与“攘外”、“安内”联系在一起,不少人会觉得别扭。因为,长期以来这两个概念混成一体、并与蒋介石捆绑在一起。“攘外必先安内”,可谓蒋介石不抵抗日本侵略、疯狂反共剿共的代言词。

  其实,“攘外必先安内”,不是蒋介石的发明,原文出自宋太宗时期的宰相赵普。他的一份奏折里面说“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而且,“攘外必先安内”,其本身意义并没有错。只是“家和万事兴”放到国家层面、应对内忧外患的一个说法。错在蒋介石,将“剿共”作为“安内”策略的中心,将国家带入内战,并放纵日本侵略军肆掠中华。

  事实上,自从踏上历史舞台,毛泽东的心智就没有离开“攘外”和“安内”。而且,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杰出的表现。

  首先,抗战时期,毛泽东破解了蒋介石的恶性“安内”策略,用一套良性的“安内”策略取而代之,并切实起到了促进“攘外”的作用。

毛泽东的“攘外”和“安内”,那才叫大智慧

  这里主要是三点。

  一是抓住“西安事变”,从“反蒋抗日”走向“联蒋抗日”,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最基础最实效的抗日统一战线。

  二是面向各民主党派搞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形成了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

  第三,面向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大搞抗日动员,把敌后根据地上亿人组织起来了,形成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力量。

  如此务实又全面的“安内”,“攘外”的抗日力量倍增,岂是蒋介石可比的?

  而且,毛泽东的“安内”,“攘外”道法,突破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理念。

毛泽东的“攘外”和“安内”,那才叫大智慧

  建国伊始,美帝大兵压境之时,不仅武器装备相差悬殊,而且家园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一穷二白,国内的国民党残兵、土匪上百万。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没有顾忌“安内”、艰难决策“攘外”,出兵抗美援朝。

  结果大家都知道,不仅御敌于国门之外、为共和国赢得了长期的和平,而且全民族快速团结在五星红旗下,同仇敌忾,奋勇贡献,国内的生产、剿匪成就巨大。就连功德林里的将军战犯之类顽固的反共分子,要么崩溃了、要么觉悟了。曾学习过美军战术的几个人,还自发编写了《关于美军战术之研究》,呈交给中央。

  如此,在毛泽东的强势“攘外”带动下,中国人民组织起来了,“安内”无忧了。

毛泽东的“攘外”和“安内”,那才叫大智慧

  几年之后,在国力依然脆弱、科技资源奇缺的背景下,毛泽东号召启动了“二弹一星”和核潜艇项目。他对这几个事关国家安全、民族存亡的国之重器高度重视,组织精干队伍投入研制,为研制工作大开绿灯。并且在苏联停止援助的情况下号召“独立自主”去完成,在三年严重困难时期也只是放缓而没有停顿。

  即使有了自己的“核盾牌”,毛泽东也没有就此松懈。1964年,面对两大阵营的威胁,为了在现代化常规战中消除“火力恐惧症”、拥有靠谱的大后方,毛泽东把改善民生的计划推后,决定实施三线建设工程。这个超级战略工程不仅拓展了国家的工业布局、促进了经济平衡,更是将国防战略防御纵深拓展到了全国。大幅度提升了我国的战略预警效果、抗打击能力和反击能力,给我国在大规模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毛泽东的“攘外”和“安内”,那才叫大智慧

  如此,“三位一体”的核反击能力,强大完整的后方国防工业体系,毛泽东领导下的超级工程,可谓大手笔的现代化“安内”举措,大幅度地提升了“攘外”的实力,达成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效果。

  毛泽东的“攘外”和“安内”,就是这样交织融汇,实乃高明又务实的大国智慧。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4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