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领导了打响河南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杨靖宇雕塑
1927年,中国在革命与反革命的交织中愈发动荡。这一年,一个22岁的穷苦青年登上了历史舞台。在他的家乡河南确山,他和同伴领导发起了确山暴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代表农工利益的县级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英国著名报纸《泰晤士报》在一篇文章中惊呼,“中国河南出现了苏维埃”。这个年轻人叫马尚德。
迎接北伐,开辟河南武装革命斗争道路
杨靖宇,1905年2月13日出生在确山县李湾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马尚德。1920年9月,杨靖宇考上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受十月革命影响,学堂里有不少思想进步的老师,杨靖宇由此接触到了不少新思想。1923年,杨靖宇又入位于开封的河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学生和工人运动。1925年6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11月初,经中共驻马店特支批准,建立中共确山小组,杨靖宇为小组组员,并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员。
确山地处豫南,战略地位重要。20世纪20年代,整个河南处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吴佩孚二次入豫后,河南驻军高达40万。河南百姓在军阀的横征暴敛下生活愈发艰难。确山也不例外。当地县政府与军阀部队狼狈为奸,疯狂搜刮民脂民膏。据确山县志记载:1926年,确山的田赋粮银就已预征到了1936年,致使每亩土地负担的田赋粮银竟比清朝还要高出6倍多。当年确山县流传着一首民谣《确山行》:“豫南天中苦,千里成赤土,连年遭荒乱,民贫吏如虎。”于是,确山人民自发组织起来,成立红枪会等自卫组织来保卫家园、抗捐抗租,人数一度达到十几万之众。生于确山、长于确山的杨靖宇深知家乡人民的苦难。
1926年11月,驻马店特支召开首次扩大会议,会议决定把全县开展农民运动的首要工作放在对枪会的争取和改造上。杨靖宇和张耀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后,奉党指示回确山建立中共洪沟庙支部)利用冬季枪会集中练功习武的好时机,白天做会众的宣传工作,夜晚找首领做争取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很快争取到了枪会的两个首领:张广汉和徐耀才。确山北部共五万余人的枪会武装归确山党支部指挥,并以枪会骨干力量为主力成立了农民自卫武装。
1927年1月,确山党小组组建确山县农民协会,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农协领导人杨靖宇在首次农协代表大会作报告时说:“我们成立农民协会是自己组织起来保护我们自己,谁无理压迫我们,我们就拿农会来反抗他……我们现在只有自己团结起来,成立农会,这是我们在被压迫的世界中,看到的一线光明,这是解脱我们痛苦的唯一方法。幸福的好生活要靠我们不懈的努力和英勇的奋斗才会得到。”杨靖宇后又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主席,兼农协自卫军总指挥。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