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心:刘光晨哲学文稿评价

2023-02-23 1107 46
作者: 士心 来源: 红歌会网

  ——主体

  哲学是人对于自身与自然和社会关系的思索。其出发点是人的思维,脱离思维主体‘人’,则湮灭了哲学原点和载体,这是一般唯物论和机械的历史唯物论的缺陷。马克思从来没有标定自己的哲学是‘历史唯物论’,而是继承了黑格尔以人为主体,是思维载体的正确主张;吸收了唯物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解析出人是经过劳动创造出的特殊动物,具有自由思维意识的物质体。马克思继承了笛卡尔到费尔巴哈的哲学主脉络和科学成果,在批判资本社会状况和经济学的深入中创立了自己的哲学—真正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确立了人是哲学主体的概念与地位。

  经由苏联和日本转口进来的历史唯物论,遮蔽了马克思的主体论,倒退向机械唯物论与资产阶级理论同流合污。就此说来,刘光晨的主体论有积极意义。黑格尔的哲学主体也是人,进一步说他把思维作为人的本质,思维者就是主体。黑格尔部分说明思维的升华来自劳动,这是其《精神现象》的最大成就和光辉,照亮了马克思前进的道路。马克思从劳动主体和其物质对象成果和思维成果,阐述出思维的来源是物质劳动,是人‘类’这个特殊的主体在劳动对象上产生的成果。主体不是思维,而是劳动者。有了劳动创造——生活物质的生产才有了思维的发展。

  我认为生产和劳动作为人类初始—原始社会意义类同,在这方面网友‘鸿建’恐怕有误解。与刘光晨争辩了五六年,对于各自与对方的表述了解较多,我们争论的焦点不在一般概念上,而在人本质的确立和发展途径上。

  ——哲学与世界观

  马克思哲学与世界观有相同的部分,区别是其哲学范畴更大,还包括人生观。哲学和世界观、人生观都是对人的存在一种反思,把他们完全对立起来是错误的,恰恰是对哲学的误解。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不完全是科学,是思维对人类存在的反思,思维对外界和自身的反思,这就是哲学,用可数量化的科学代替哲学是当今主流思维的最大缺陷。

  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寄希望于科学能代替以往的哲学,但现实中科学没有达到这个预期,科学还不能以数量化来表达人的进化与发展,科学不能解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社会诸多矛盾的焦点。消灭哲学只是一个愿望,除非人类获得解放—从社会制约中获得自由和从自然制约中获得自由,否则消灭哲学只是个幻想。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表达的消灭哲学,类马克思的期望。同时这部著作有许多错误观点,影响了共产主义运动,把人类存在活动当成了一般物质运动,没有考虑劳动生产是人类的特殊运动,对思维的促进又反馈到劳动生产。创造来源与人类的劳动生产,与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密不可分。

查看余下9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6条)

大家都在看

4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