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怎样意义的主体逻辑工具
【作者按】相较各门具体科学(实践科学)而论,唯物史观提供“主体范畴”,即作为一门总体理论科学。这样说来,唯物史观就不是一门实践科学么?答案亦是否定的。唯物史观从来是知行合一的提升“唯物主义的肉身学”(物质决定意识)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幽灵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实践科学。“幽灵支配肉身”决定历史世界工作命题高于单纯的世界观命题。为此,以主体逻辑为其对象思维学工具。《资本论》中,劳动二重性学说是运用唯物史观主体逻辑解析“幽灵矛盾”(“生产力幽灵”即劳动过程文明规划,“生产关系幽灵”即所有制)的一个科学典型。它锁定商品世界的历史身体,从中取出价值形式的经济总象。幽灵与肉身的矛盾定格为“商品两因素”,从中展开“肉身与肉身的矛盾”,彻底说清楚经济表象活动。《资本论》中,异化逻辑、生产逻辑、资本逻辑……一以贯之的是主体逻辑。在经济的社会形态中,主体逻辑之所以沦为“被人遗忘的幽灵”,在于意识活动对于个人肉体的支配,且随着商品生产方式的历史普遍发展、意识活动的越来越拜物教化,个人意识活动显得多余和不必要。异化意识的社会阶级化、集团对抗化,是资本统治劳动的一个生理条件。唯物必拜物,消除意识统治,在理论生产上靠走出“资本恶”和拔出“异化根”。很明显,唯物史观内在于《资本论》——马克思采用这种方式,旨在破除“商品现象学”,据此打破被资产阶级庸俗学家所赋予的经济范畴的抽象性与永恒性,彻底铲除“资本现象学”的理论定位,杜绝在这个问题上的实用主义阐释的倾向性(如本能地排斥有机构成理论思维的要素肉身主义)。然则将《资本论》视为唯物史观的“单纯应用”,是把唯物史观的理论生产神秘化了,这导致以卢卡奇、新黑格尔派马克思主义和新辩证法学派为代表的纯哲学化解读竭力将《资本论》“黑格尔体系化”。《资本论》的唯物史观定向是主体逻辑和主体范畴。主体逻辑启动幽灵学与现象学的路线斗争。说到底,主体逻辑是将“唯物主义”(主体的肉身论)提升为“历史唯物主义”(主体的幽灵论)的思维学工具。以主体逻辑提炼主体范畴,复以主体范畴凸显主体逻辑,使这一工作逻辑普适于一切科学领域——包括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有力践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门科学”主张。
摘自:
唯物史观原理与经济的社会形态理论研究——基于《资本论》的考证(《当代经济研究》2022年第7期,该文第二部分)
【四卷体式:元 · 亨 · 利 · 贞 机理定格】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