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美中尚存不足
农民用小车把共产党推进城市已经70多个年头了,前三十年农民交公粮把城市的经济基础打得牢牢实实;后三十年农民工进城又把城市打扮的“漂漂亮亮”;几十的无私奉献,“城市”不但外表光彩照人,家底也快富得“流油”了,我们欠农民的太多了,是到该关心农村、农民、农业的时候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实事求是的说,与城市相比,农村还是比较落后的,特别是偏远地区还比较贫困。
现在建设“美丽乡村”,用这种形式“反哺”农业,老百姓举双手赞同,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总着得美丽乡村建设中,美中尚显不足。
“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致方法是:政府出资,农户集资(政府出大头,农户出小头),修建乡村道路、桥梁;整修、粉饰、图画农户家的外墙、围墙;平整菜地及房前屋后;有的地方也摆设一些健身器材。
一个二、三十户的小山村,政府要投资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元,农户不分大小每户出资二千元左右。
农村集体经济瓦解后,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国家一下子投入这么多资金,政府出面组织农户共建公益事业,把分散孤僻的农家小院,用水泥道路和红红绿绿的壁画景观,联系成一个整体,你家我家和大家连成一片,组成一个大家庭,农民又有一种回归“集体”的荣誉感,当然喜上眉梢。
但美中不足的是:
美丽乡村建设所有投资,都是消费性投资,着重于美化生活环境,基本上不涉及生产环节,不会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可以预见,多则十年,少在则三、五年,这种“建设”成果,都会昙花一现,对解决三农问题没有实质性的改善。
其二、“美丽乡村建设”,缺失整体规划,完全凭农户个人意愿和经济实力任意发挥,有违反土地法之嫌,拉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一些有钱的人家,乘机扩充地盘,非法买卖土地,把一些原属集体的山岭、水塘、空地,占为己有,一些“庄园”比旧社会的大地主的家还要豪华奢侈。
其三、“美丽乡村建设”,疏忽了工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检查。应对路基夯实,路面的硬化厚度,水泥沙子配比制定严格的标准,并由当地农民监督执行。如果完全凭承包商的良心来保证工程质量,难以避免豆腐渣工程,弄不好还会引发安全事故。
其四、“美丽乡村建设”,过多地“硬化”了原来的绿色土地,原来房前屋后的风景林被破坏,大块大块绿地被铲除铺上“水泥”,空地寸草不生,夏天失去了绿色遮阳植被,雨天失去“海绵”吸水功能。
“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所以很容易找到切入点,因此:
美丽乡村建设,应该是把重点放在经济效益上来。国家这么大,村庄这么多,国家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只有少数有关系的村,才能够率先获得机会,堪比获“中彩”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