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批生物安全证书,基因编辑小麦离我们还有多远?

2024-10-30 2083 8
作者: Mr. Cogito、侯雷 来源: 食物天地人

  导 语

  今年5月,基因编辑小麦MLO-KNRNP获批农业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引起了很大关注。虽然其支持者声称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不转入外源基因,比传统转基因技术要安全,然而就算是最新的基因编辑技术,也依然存在脱靶效应等风险。

  生物的基因进化到现在是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而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给生物带来通过自然选择和常规人工育种短期内难以产生的性状改变。基因编辑引发的突变可能导致难以预见的生态环境风险和食品安全风险,并且随着特定有害性状在后代中累积,风险将持续扩大。从国外经验来看,研发推广基因改造作物的公司主要为了用专利权来掌控种子等农资,从而获取最大利益,这不仅会进一步增加农民的种地成本,而且会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风险。

  作者&责编|Mr. Cogito、侯雷

  后台编辑|童话

图片

  图片来源:© Juan Mendez/Reporterre

  2024年5月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4年农业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批准清单》,中科院遗发所联合苏州齐禾生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基因编辑抗(白粉)病小麦MLO-KNRNP和山东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基因编辑(矮杆)玉米,获批农业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这是我国主粮作物首次获得此类证书,此次事件对我国农业领域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图片

  2022年1月,农业农村部出台了《农业⽤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试⾏)》(以下简称《指南》),进一步规范了农业基因编辑植物的安全评价管理,促进我国生物育种技术和产业发展。“在这个政策的鼓舞和鞭策下,相信我国会有更多的基因组编辑材料很快进入到田间和市场。”基因编辑小麦MLO-KNRNP研发者之一高彩霞表示,下一步将深入开展小麦白粉病新种质资源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高彩霞不仅是中科院遗发所的研究员,而且是第五、第六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还是齐禾生科的创始人与最大股东。这很难不让人怀疑一些基因改造作物研发者、裁判与获利者是一体的,如此又能如何保障基改作物研发推广过程中的安全性、客观性与公正性?

  根据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一般要经过实验研究、中间实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安全证书五个阶段;而从《指南》对于农业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的规定来看,若中间试验阶段获得的数据资料表明目标性状不会增加环境安全风险则不需要进行环境释放或生产性试验阶段。目前在农业农村部网站上无法查到相关信息,尚不清楚此次批准的基因编辑小麦和玉米是否提交了食用安全和环境安全数据资料,无法得知研发者、审批及监管部门是如何确认它们的安全性的。兹认为事关民众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大事,应当向民众公布相关信息。

查看余下7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8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8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