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学"吗?——当代中医的历史生成与科学化焦虑

2020-02-02 1338 0
作者: 赖立里 来源: 文化纵横

  赖立里|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

  【导读】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极度关注。疫情防控形势愈发严峻之际,一则“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传遍全网,在引发抢购潮的同时,也激起强烈争议。本文发问:在中国社会对现代科学毫无保留地普遍信任的情况下,人们常有疑惑,这门既灵活又含混的学问,科学吗?文章系统梳理了现代中医的历史缘起,指出中医一直在努力使自身与所处的时代相符,然而事实上,"现代"的意识形态一直在阻挠着中医这个古老而又"传统"的医疗体系主张其"现代性"的任何可能。当我们习惯于用西医、科学化等作为标准来衡量中医时,也有必要意识到,"科学",如美国学者哈拉维所言,是现代社会一个"必须要玩的游戏",因为它是"通往权力的路径"。文章原载《文化纵横》2017年2月刊,仅代表作者观点,特此编发,供诸君思考。

  当代中医的历史生成与科学化焦虑

  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该法将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自1929年余云岫在南京政府卫生部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上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障碍案》,废除中医的声音一直伴随着中医的现代之路,至今日依然不绝于耳。中医药获得专门立法,也许可以令主废者不再嘲哳,但质疑之声会依然嘈杂。即便在《中医药法(草案)》的讨论阶段,中医界内部对于自身的发展与前景也争论不休。其实,如何对待中医,也是我们如何于古今中西之间定位自己的问题。

  现代中医的历史生成

  "中医"和"西医"这两个名称的确立,正是得自中西医之争。这也是研究中医近代史的学者们的一个共识。20世纪早期关于中学与西学、科学与玄学、以及中医和西医的不休争论出现在不同的期刊和出版物中、医疗和商业实践中、各种隐喻与叙事的文化生产中,以及——最重要地——二三十年代中医和西医大夫的论战及努力取得政府支持的政治斗争中,"中医"的边界正是在这些社会活动的交互作用中具体化的。也就是说,权力之争产生了被称为"中医"的这样一个知识,一方面这个知识的产生所具有的特定历史决定了它与在此之前如明清医学知识是不同的;另一方面,这个知识的边界一直处于不断地建构与解构之中而且总是由具体的权力斗争所决定。

  这一看法,多数中医从业者会深有同感。中医实践总会处于某种与历史特殊相关、充满变化的阶段,不但自身内部富于争论同时又是被争论的对象。历史上已有的,譬如隋唐时期(581-907)对南亚吠陀医学的吸收,北宋时期(960-1279)与阿拉伯医药知识的丰富交流,都丰富了传统的中国医学内容。医学史家廖育群曾明确表示"传统"与"革命"在中国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一直是共存的。他指出在中医中发生的"革命"后来总是发展为传统中新的"传统",并且,"事实上对西医的引入已经成为发生在中医内部最彻底因而也是最重要的革命"。

查看余下8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