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收到”代替实际做到?警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2022-04-06 519 0
作者: 薛鹏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红包托人情拉票评比 群里“表态”积极工作却烂尾

  指尖之累

  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薛鹏

  “在吗?请帮忙投个票,点开网页链接后勾选我们单位,点确定后关闭网页即可。”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投票活动越来越常见,类似场景屡见不鲜。一些地方党政机关启用网络投票,将投票结果作为政务量化考核评比的依据,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民参与面、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有个别地方在实际操作中背离了初心,致使网络投票逐渐变味甚至走向反面,“金钱拉票”“人情拉票”“网络刷票”“强制点赞转发”等乱象频发,滋生新的形式主义问题,给基层干部群众带来困扰。

  1 发红包拉票、强制要求转发,投票结果严重“注水”

  持续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参与规范互联网投票评选活动专项整治。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24个,党纪政务处分129人……不久前,贵州省贵阳市纪委监委、贵安新区纪检监察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规范互联网投票评选活动专项整治”情况引发广泛关注。

  互联网投票评选即网络投票。近年来,各类网络评比活动层出不穷,不少单位将其作为考评标准,把投票当成一种任务,强制“分包”给基层单位和干部群众,要求在投票期内每人每天都要投票、转发,并通过上交截图等方式进行检查考核,不少基层干部对此苦不堪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基层单位要求党员干部在参与网络投票的同时,必须将相关链接转发给5名亲友进行拉票,并且将相关投票截图上交备查。“每天不胜其烦,大量工作时间精力花费在点赞转发上,一度对工作产生了厌恶情绪。”当地基层干部表示。

  “由于网络投票和考核评比挂钩,基层党员干部自然不敢怠慢。”在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张紧跟看来,泛滥的网络投票促发一系列“拉票”乱象:一是“人情拉票”,滥用亲友、同事、同学等关系拉票,不少人碍于情面不得不投票;二是“金钱拉票”,参评人员或亲友用电子“红包”开道,亲情、友情加利益诱导很难让人拒绝;更有甚者找职业投票网店、团队“刷票”。

  在这样的方式下,投票结果的“水分”越来越大,甚至闹出了不少笑话。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在最具安全感乡镇评选投票中,某乡镇户籍人口仅2万多人却投出7万多票;另外两个乡镇的户籍人口和票数也相差甚远。“你说这个票数是怎么出来的,是不是刚满月的婴儿也投出自己的一票?票数上去了,就能证明一个地方真的非常安全吗?”当地基层干部表示质疑。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建议指出,网络投票弊大于利,很容易沦为人脉、金钱或者权力的比拼,“在一些专业投票中,相当一部分外行并不具备真正的鉴别能力,最终结果也不能体现被评者的真实水平。”另外,不良投票行为滋生出“刷票公司”,使本应公平公正的评选变了味道,助长了社会浮躁、攀比之风。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