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 重温经典:关于“输出革命”问题的理论回顾
01
世界越来越动荡了,很有可能,“岁月静好”的年代将告一段落,人类社会再次进入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
和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外在于西方,西方也外在于中国不同,今天的中国,早已内在于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之中。
既然同在一个体系之中,世界发生的事情会影响到中国,中国发生的事情也会影响到世界,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网上关于所谓“输出革命”问题的讨论,也热闹起来了。反对“输出革命”,也成了一些人反对中国对一些全世界都关注的问题作任何表态,只许吃瓜看热闹的主要理由。
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将其厘清是非常必要的。
02
和现在许多人糊里糊涂的印象完全相反,毛主席从来都是反对“输出革命”的。因为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一个国家爆发革命,只能是这个国家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早在1937年,毛主席就在他的哲学名著《矛盾论》中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毛主席认为: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
显然,“输出”只构成外因,仅仅是条件,是不可能通过“输出”来制造出一场革命的。
但紧接着这段话,毛主席又写到:
“各国人民之间的互相影响是时常存在的。在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各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激动,是极其巨大的。”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同样地而且还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通过了各国内部和中国内部自己的规律性而起的。”
这就是说,革命不能输出,但这绝不等于各国人民之间不能相互支持。没有这些相互支持构成的外部“条件”,革命也不可能成功。
03
新中国成立后,是不是“输出革命”,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毛主席对此有了更为明确的表态。
五十年代,他在接见印度、缅甸、老挝等周边国家领导人的时候,都曾明确表示,中国不会输出革命。但毛主席同时也指出:“共产党的问题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因为大多数国家都有共产党。因此各国都要自己处理自己的问题。”
1960年4月22日 为纪念革命导师列宁诞辰90周年,《红旗》杂志编辑部发表经过毛主席亲自修改、审阅,在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列宁主义万岁》一文。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