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进行时
每一场世界性大危机都必然导致全球秩序出现巨大的新变化,这是人类社会一条基本规律。蔓延全球的疫情危机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但改变今日世界面貌的力量却不仅仅是疫情,此前人类社会已经开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进程,只是在疫情危机下,这个话题变得更加真实与紧迫。
因此,在热议疫情危机后的世界变化与秩序变迁的时候,我们必须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做进一步的分析讨论,并把疫情危机纳入到的这个框架下来进一步加以审视
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判断
有关大变局的说法,最早提出这个命题的是清末名臣李鸿章。李鸿章在总结几十年来天下板荡的基础上,以切身的经历,提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说。
李鸿章在1872年(同治十一年)五月复议制造轮船未裁撤折中说,“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简单地说,就是“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国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强烈地冲击着中国,也极大地影响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李鸿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青年时期的李鸿章心雄万丈、不可一世。这在他赴京参加科考途中所写就《入都》一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但是,几十年过去之后,进入人生暮年的李鸿章却是一副奄奄垂死凋敝无助的心境了: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的这首《临终诗》无情地揭露了这样一个现实,即中国已经面临生死存亡的空前危机。未来究竟路在何方,这是一切不甘沉沦的中国人的呐喊,也是李鸿章所死不瞑目的最大疑问。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社会周期性地出现翻天覆地般的大变,但那种“变”说到底,都是朝代更迭,而现如今所遭遇的却是文明的替代:过去是民族冲突,现在则是制度与文明冲突;过去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央王国体系,现在则是以西方为中心的帝国殖民体系,这个体系要颠覆以中国为核心的东方文明体系。所以当此之时,大清王朝所遭遇的是文明的兴败与民族的存亡,是亡国灭种的颠覆性危机,是三千年从未有过的大危机。按照李鸿章那个时代中国人对中国历史的认知,“三千年”者,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之谓也。“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实就等说“有史以来未有”的危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