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明:要为真理而斗争

2021-10-21 2080 0
作者: 狂飙学社 来源: 天下2021

  【进步专访】

  受访者:刘继明

  采访者:“进步专访”采访组

  采访时间:2020年9月25日

  进步文化:刘老师您好!您的长篇小说《人境》出版后,曾入选2016年度《收获》长篇小说排行榜和“改革开放四十年40部重要长篇小说”以及路遥文学奖提名奖,许多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在您的创作中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作品,将其与《子夜》《创业史》《艳阳天》和《平凡的世界》等文学经典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是“新社会主义文学”的开拓之作,但主流文坛对这部作品似乎并不十分重视。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刘继明:一部作品问世后有人说好说坏,喜欢或不喜欢,重视或不重视,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正如你所说,的确有一些评论家将《人境》同《子夜》《创业史》《艳阳天》等左翼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学经典放在一起讨论,但近四十年来,这些经典作品一直是被中国的主流文坛贬损甚至污名化,如果有哪个作家和作品被纳入这个序列,不仅不能带来荣誉,反而会遭到贬斥的。

  进步文化:著名评论家李敬泽先生认为您是一个“强悍的思想者”,曾经不止一次谈到您作品中的“思想力量”,但同时也指出,“正是这种力量,将他带到了文学之外”。您怎么理解这句话?

  刘继明:李敬泽具有纯正的文学品味和出色的文学鉴赏力,1990年代中后期我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几部中篇小说都是经他之手编发的。作为编辑家,他的眼光和趣味具有包容性,作为评论家,他对先锋派和“纯文学”似乎情有独钟。前不久,他在为青年评论家李云雷的评论集《如何讲述新的中国故事》撰写的序言中说:“云雷的王国一开始就秩序井然、目标朗然,其中包括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元素:对中国现代以来历史道路的认同,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认同,对中国新文学传统和左翼传统得认同,相应的,他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主流文学观念持反思和批判的立场,他坚信文学对现代民族国家所负的责任,他把这视为文学的光荣……”对李云雷的批评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还谈到学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正面感悟。可见,李敬泽的文学观点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和更新之中。

  在我看来,“纯文学”论者划定的边界,也许正是“别一种文学”的出发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并不存在某个整齐划一的边界,也没有所谓内外之分,即使有,也只是存在于个人的内心或思想意识当中。例如托尔斯泰和纳博科夫,谁能说清楚他俩心目中的文学边界是什么呢?

  进步文化:2017年,您因在网上公开举报原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文学院院长陈应松,被其以侵犯名誉权告上法庭;时任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力挺陈应松,您以她涉嫌侵犯您的名誉权将她告上了法庭。两年多过去了,这两桩官司结果如何?您可否向网友介绍一下事件的来龙去脉?

查看余下8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