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评微娅事件——荣誉属于谁?
01
一个社会可能出现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拜金主义成为主流价值观,甚至唯一价值观。
什么是拜金主义呢?就是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善恶是非的价值标准。
关于金钱的魔力,不朽的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写下过这样一段著名的台词: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那么,如果拜金主义成为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很简单,这个社会将逐渐瓦解,最终分崩离析。
拜金主义主导的社会,一定是腐败丛生的社会,那些令人尊敬的职业,比如医生、教师、警察等等,也都变得不能信任,市场上则假冒伪劣盛行,你吃不到安全的食物,甚至喝不到安全的水……
这样的社会,最终会陷入一场“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以同归于尽,灰飞烟灭为大结局。
02
尽管拜金主义就像一种腐蚀一切的强酸溶剂,但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却必然会产生拜金主义。
这里基本原因有两条:
一是市场行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二是市场行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追求利润最大化。
市场经济还是一种“消费经济”,要靠消费引导生产,拉动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必然会诱发人们的趋利性,刺激人们对物或金钱的欲求,从而滋生出对金钱的崇拜心理,导致“一切向钱看”,即拜金主义。
此外,市场经济条件下之所以容易产生拜金主义,与财富和经济活动的符号化也有一定关系。
市场经济离不开商品交换,商品交换离不开货币,作为中介的货币因而成为财富、商品的化身,成为普遍价值的代表,拥有了货币似乎就可以购买一切、占有一切。
这就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货币无所不能,使人产生对货币、金钱的崇拜,诱发对货币的无限制的追逐和占有,从而走向拜金主义。
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完全消灭拜金主义,但是,一个健康的社会,总是会尽可能地压缩拜金主义的空间,将其不良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
比如,军人,以牺牲生命保家卫国为最高价值;医生,以救死扶伤为最高价值;教师,则以教书育人为最高价值;工人、农民等普通劳动者,靠自己的勤劳和双手吃饭,也可以活得堂堂正正……
他们无疑没有“在商言商”的商人那么有钱,但他们在社会上,却能够享有更多的尊敬,获得更高的荣誉。而像“夏洛克”、“葛朗台”(均为莎剧及巴尔扎克小说中著名的贪婪商人和吝啬鬼)那样的人物,哪怕他们腰缠万贯,富甲天下,也会受到公众的鄙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