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回望金鸡奖——“第五代传统”还是“新中国传统”?

2022-01-14
作者: ​郭松民 来源: 红歌会网

  01

  第34届金鸡奖颁奖典礼已经结束十几天了,一直想说点什么,今天得空,就聊几句吧。

  在人类发明的各式各样的文化艺术门类中,似乎没有哪一种像电影这样如此热衷于颁奖,也似乎没有哪一种奖项拥有像电影奖项这样大的影响力。

  为什么呢?

  这主要是因为,电影是一种集最新科技创造与艺术想象力于一身的综合性文化产品。无论从科技还是艺术的角度看,电影都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电影问世之后,文化艺术才真正成为“大众的”,而不是只属于少数精英。

  给电影颁奖,具有两个功能:

  第一,影响电影人,暗示他们电影应该提倡什么样的价值观,应该采用什么样艺术手法。总之,就是告诉他们电影应该怎样拍;

  第二,是提醒观众,应该喜欢什么样的电影,拒斥什么样的电影。

  迄今为止,欧美的几个一线电影奖,如金熊奖、金狮奖、金棕榈奖以及奥斯卡金像奖等,都很好地发挥了这两项功能。

  八十年代,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张艺谋、陈凯歌等频频在欧洲获奖,影响了此后三十多年的中国电影生产。直到今天,“第五代传统”(即把欧美电影节的评奖标准内化之后形成的价值取向和表现手法)仍然是当代中国电影最强势的传统。

  相比较而言,中国自身的电影奖,分量就远远不够。

  据我观察,中国的电影人,对中国自己的电影奖,呈现出一种很矛盾的态度。一方面,他们都很想要这个奖,为此不惜采取各种钻营手法;另一方面,他们从内心深处又不是很尊重这个奖。

  概括来说,他们更多地把中国的电影奖视为一种利益,而不是一种荣誉。

  这当然不是电影人的问题,而是电影奖自身的问题。

  关于中国的电影奖,这里也要提两个问题:

  一是,有没有通过颁奖,始终如一地提倡一种既独立(相对于西方)又普世的价值观?

  二是,在艺术标准方面,有没有始终坚持专业主义的态度,而不是把评奖作为平衡各种关系的一种手段?

  中国的电影奖之所以缺乏影响力,主要是因为这两个方面做的不好。

  目前,中国影响力最大的电影奖是金鸡奖。

  我一直希望,金鸡奖未来能够在权威性和公信力方面,力压台湾电影金马奖、香港电影金像奖,成为华语电影圈里影响力最大的奖项,然后以此为基础,最终能够和欧洲诸电影奖项以及北美的奥斯卡奖等成鼎足而立、分庭抗礼的态势,向全世界传递中国价值观,把中国故事讲述为人类的故事,让欧美的电影人以获得金鸡奖为荣……

  这是一个梦想吗?现在看是的。

  这个梦想能变成现实吗?

  02

  本届金鸡奖的评选,最大亮点是把最佳故事片颁给了《守岛人》。

  为什么说《守岛人》获最佳故事片是最大亮点,我在最佳故事片入围名单公布之后,即有专文论述,这里不展开。

  只想指出一点:在世界上所有关于电影的奖项中,“最佳故事片”(最佳影片)的分量是最重的。这是因为,一个电影制作团队——包括导演、编剧、演员、后期制作人员等——的全部努力,最终要体现为呈现给观众的电影本身。

  “最佳故事片”就是对电影制作成就总体的、最高的肯定性评价。

  这就好比一个厨房的全部努力,是为了向食客呈上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食客对菜感到满意,给出“最佳”评价,即意味着厨房工作的成功。

  但是,关于《守岛人》获最佳故事片,却有两个令人不解的现象:

  其一,主流媒体在报道时,刻意淡化这一消息,或者仅仅是勉为其难地提一下。没有一家主流媒体将其作为本届金鸡奖的主要成就进行充分报道,以至于很多观众都忽略了这一消息;

  其二,如前所述,一部电影成为最佳故事片,是其制作团队综合性努力的结果。但最佳故事片《守岛人》的制作团队,却连一个单项奖也没有获得,这也非常奇怪。

  似乎很少见到国内外哪个电影节,最佳影片就只拿一个奖,别的单项奖都空手而归。难道只是整体出色,其他单项都不行吗?这怎么可能?

  那么,是不是其他获单项奖的导演、编剧、演员等,都明显优于《守岛人》呢?

  显然也不是。

  本届金鸡奖落幕,媒体都在炒作“《悬崖之上》成最大赢家,荣获三项大奖,张艺谋、张译、赵小丁分别将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收入囊中。”

  张艺谋无疑是一位优秀的并且很有天赋的导演,他在中国当代电影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今年既是金鸡奖40周年,也是张艺谋从影40周年,我认为,“金鸡”可以给他终身成就奖。

  但是,张艺谋以执导《悬崖之上》获最佳导演,就不能令人心服口服了。因为即便按照张艺谋自己的标准,这部电影也只能说“很一般”,没有体现出他的水平与才气。

  张艺谋为了追求“时装枪战片”的效果,把《悬崖之上》完全拍成了一部架空剧,情节也漏洞百出,这样的影片成了金鸡奖“最大赢家”,简直成了对金鸡奖的一种嘲弄。

  所以,把“最佳导演”颁给张艺谋,更像是冲喜,而非荣耀。

  打个比方吧。张导凭《悬崖之上》获最佳导演奖,就像晚清、民国时有钱有势的老太爷,走路都靠人扶了,还要收16岁的丫鬟做姨太太,除了证明老太爷有过强的占有欲外,其实对老太爷没什么用,也没什么意思。

  同样,把最佳男主角授予张译,也更像是一种平衡、一种照顾,而并非一种肯定,从长远来看,我会认为这对他是一种伤害。

  张译当然是一位出色的男演员,以他的水平,配得上金鸡奖影帝。比如2016年他在《追凶者也》中的表演,如果获“最佳男主角”,我会认为实至名归。

  但问题在于,这一次是奖励他在《悬崖之上》的表演,而张译在《悬崖之上》中的表演并不出色,缺乏层次感,戏份甚至还不如于和伟。

  这也就难怪于和伟在颁奖现场会流露出落寞的神情,而张译也对于和伟心怀歉意了。

  许多观众都认为,《守岛人》中的男女主角刘烨和宫哲,更有资格获最佳男、女主角,我赞同这样的看法。

  同时,我也认为,《守岛人》的导演陈力也更应该被授予本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从陈力最近几年执导的一系列作品来看,她代表了当下中国电影一个非常珍贵的传统——新中国电影传统,即由《南征北战》《上甘岭》《英雄儿女》……等一系列优秀影片构成的传统。

  这一传统的内核,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

  新中国电影传统,最适合表现中国革命的初心,也最适合表现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

  八十年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一传统被遗忘,甚至中断了,取而代之的是“第五代传统”。

  而“第五代传统”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东方主义”的传统,即主动地按照西方对东方、对中国革命的想象与偏见来表现近、现代的中国历史,乃至当代中国。

  许多观众在看电影时,感到别扭、不舒服、古怪,原因正在于此。

  近几年来,陈力以《血战湘江》《古田军号》《守岛人》等一系列作品为代表,引领了“新中国电影传统”的复苏。这一传统复苏的过程是艰难的、也是顽强的。

  如果陈力能够获本届金鸡奖“最佳导演”,无疑将有助于这一传统的复苏,从根本上说,这也有利于中国电影走出“自我东方主义”的阴影,以自信的姿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遗憾的是,这一机会已经失去了。

  03

  回望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

  金鸡奖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与金鸡奖有关的衮衮诸公能够爱中国、爱电影,珍惜金鸡奖。希望不远的将来能够梦想成真,金鸡报晓,为中国电影迎来光明的前景!

      【文/郭松民,红歌会网专栏学者。本文原载于公众号“高度一万五千米”,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7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