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80后”博导新著《县乡中国》:一部从大地中长出来的作品

2022-05-24 1957 0
作者: 杨华 来源: 微信公众号“群学书院”

  县乡政府是如何运作的?

  国家的各项政策如何在县域社会落地?

  县级党委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如何互动?

  县级党委政府如何调动乡镇的工作积极性?

  县域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权威?

  乡镇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做工作?

  县域中的基层干部的状况和发展前景如何?

  《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一书对上述问题做了抽丝剥茧、入木三分的剖析。该书是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杨华教授的新作,是一本展现县乡政治生态的写实白描书。

  书中没有引用任何学术著作和论文,讲述了大量人们耳熟能详又耐人寻味的真实案例,揭示了县乡政治运作的逻辑和机理。

  书中对于县域治理中的热点问题的探讨,或是给人以强烈共鸣,或是让人豁然开朗。现摘录书中几处特别出彩的片段,以飨读者。

  《县乡中国》书摘

  文 | 杨华

  来源 | 《县乡中国》

  县和乡镇的“两个一把手”是什么关系?

  搞清楚乡镇书记和镇长的关系、县委书记和县长的关系,是一个非常有意思和挑战性的问题,也是深入理解中国政治的一个切口。

  作者发现,在乡镇不存在“书记是党委一把手、镇长是政府一把手”的说法。在书记眼中,整个镇上的事情无论是干部人事,还是经济财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乡镇工作的总体性和统合性,决定了乡镇权力集中在党委书记手中。当过乡镇党委书记的人都有几把刷子,在治理技术、群众工作、资源动员、关系协调、政治技巧上都是好手。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的干部彼此之间有较强的身份认同,也有强烈的自豪感,也是向上晋升最重要的履历。

  到了县一级,党政关系就要复杂、实质得多。在县域,县委领导、政府主导的治理格局已经形成。但是,毕竟政府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行政职权掌握在政府及部门手中。在实践中,可能出现这种局面:县委及县委书记做出了决策,政府及部门可能不执行或选择性执行。在县级领导架构下,县委书记管干部,县长是财务“一支笔”。县委书记要用钱,需要县长签字。如果县长不签字、不批钱,县委书记做出的决策也就执行不了。

  基层领导干部的最大压力来自哪里?

  当前基层“问责机制”中存在的一个悖论现象是,在乡镇出的问题被上级发现或被媒体曝光后,上级领导为了保护自己不出事、不被问责,而对下级领导频繁滥用“问责机制”、加大问责处罚力度。上级领导常用的问责措施是给予乡镇主要领导免职处分。这种处分过重,意味着直接中断乡镇领导的仕途。乡镇主要领导生怕这种事情发生,但又防不胜防,倍感压力。

  据作者的调查,目前在基层,“80后”“90后”年轻干部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在有的乡镇中,“80后”已经占了班子成员的大部分。

查看余下6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