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鹏:“女性”是一种武器


  前几天,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帝国的“女人”们》。

  讲的是西方媒体喜欢使用一些女性“华裔记者”,来抹黑、攻击我们。

  比如《纽约时报》的袁莉,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许秀中,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的冯芸哲,德国《明镜周刊》的吴丹丹,《华盛顿邮报》的郭莉莉......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谣言,其实都是这些和我们流着同样血的“华裔女人”炮制出来的,说实话,如果没有她们的努力,想象力匮乏的西方精英还真的搞不出来这些“地摊文学”。

  她们的面孔,她们的出身,在西方白人观众面前诋毁自己的祖国和民族,似乎很有“说服力”,也很能得到“帝国”的嘉许。

  如果你看过不少美国电影,就会发现,美国人很在乎“征服东方女性”这一套叙事,大名鼎鼎的《蝴蝶夫人》和《西贡小姐》,讲的就是日本和越南的女性,如何在本土受苦受难,然后被美国白人所吸引的故事。

  “白男拯救黄女”的故事在数十年的美国电影史上不断发生,比如《非常人贩》中的中国女主角,为了救美国男主角,开枪杀了自己的中国生父。亚裔女性的原生环境,往往被描述成“独裁、封建、落后、不人道”的,而来拯救她的那个西方白人,往往英武、勇敢、善良、代表着“自由”。

  《复仇者联盟》中的“黑寡妇”罗曼诺夫.娜塔莎,本是苏联女特工,遇到了美国的超级英雄后,就迅速皈依了自由民主,成了“自由的战士”;《特工绍特》中的美女特工绍特,本来也是苏联培养出来的俄罗斯间谍,最终却也杀光了当年的同志和师友,奔向了“自由世界”......《战地4》中的那个给美国大兵带路的“中国女军人”,同样是这样的角色。

  美国现实中也喜欢搞这样的“宣传”,比如让一个“中国女孩”,加入美国海军,比如让一个“华裔女孩”,在海上对着中国军舰喊话......她们确实是帝国的“统战对象”。

  美国的政府和国家机关中,也开始出现很多“华裔女性”,美国波士顿市长吴弭、美国媒体署代理执行长赵克露、美国前劳工部长和交通部长赵小兰、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徐若冰、现任美国贸易代表戴琪......都长着一张“中国女人”的脸。

  而她们对中国的态度,大家都是知道的:

  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戴埼,主要负责执行美国的进口规则,她执着的反华立场,就连拜登都自愧不如,她在接受提名的演说里公然说:“我为代表美国控告中国而感到骄傲。”

  徐若冰,五角大楼中级别最高的亚裔官员,这是亚裔美国人在美国国防部文官系统的最高纪录;同时,她也是第二位出任国防部副部长的女性。徐若冰的地位仅次于国防部部长和国防部常务副部长,美国国防部网站介绍徐若冰是“国防部的首席技术官”,负责“确保美国军方的技术优势”。

查看余下5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