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生产力还是解放生产者?
社会主义目标是解放生产力还是解放生产劳动者?生产力争论焦点其实在此。前者可以找出领袖的依据,经典论述的依据,依据苏联哲学灌输的体系进行反驳。这些人把劳动者解放派斥责为‘极左’,自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唯物主义代言人,实际上与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是一丘之貉。【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1818年公历5月5日生于德意志邦联普鲁士王国莱茵省(现属于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他的祖父洛宾·列维(Rabbin Marc Levy)是一名犹太人律法学家,他的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后改名亨利希·马克思(Heinrich Marx)(1817年2月改信基督教路德教派)。按照传承,只有信奉犹太教者,才能称为犹太人。马克思出生前,其父亲叛离犹太教,不能把马克思称为犹太人。】
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确认的哲学论述《德意志意识形态》,他们是劳动者解放派。他们共同著述的《共产党宣言》明白无误的阐明了共产主义的最高宗旨,解放无产阶级劳动者乃至解放全人类。马克思依照该宗旨,1850年后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经济运行方式、意识形态等进行了解剖。他活到1883年,而1859年那个‘经典论述’只是他解剖的初始,而且是对西欧资本主义及其发展历史的特殊环境的解析。他晚年否定自己是生产力决定论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且否定这样的研究结论具有普遍真理的意义。《资本论》如何解读,需要依据马恩共同确认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进行解读,而不是按照某些人的意愿断章取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第二节(1995版《马恩选集》第一卷82-83页)
“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现实地想象:它是和现存实践的意识不同的某种东西;它不用想象某种现实的东西就能现实地想象某种东西。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但是,如果这种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和现存的关系发生矛盾,那么,这仅仅是因为现存的社会关系和现存的生产力发生了矛盾。······但是,意识本身究竟采取什么形式,这是完全无关紧要的。我们从这一大堆赘述中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上述三个因素即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彼此之间可能而且一定会发生矛盾,因为分工不仅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而要使这三个因素彼此不发生矛盾,则只有再消灭分工。······”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