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不是不懂抗疫,而是太懂了
有人说上海太不懂抗疫了,以至于每日新增都居高不下,这种看法是建立在上海打算贯彻动态清零政策上。如果从相反的方向上去看上海的抗疫,完全不是人们想象的一团糟,而是太完美了。种种迹象表明,不是上海不懂抗疫,而是太懂抗疫了。
第一时间停掉快递
如果让老百姓同仇敌忾战胜疫情,就要让老百姓积极配合封控措施完成动态清零。如果让老百姓积极配合封控,就要保障老百姓在封控期间的生活物资供应。如果要保障老百姓在封控期间的生活物资保障,就要保证快递物流系统的畅通。
第一时间停掉快递,等于断了封控在家的老百姓的物资供应,吃不上喝不上还不许出门,这样的封控让人怎么配合呢?所以这一招等于是点了抗疫的死穴。能够让老百姓快速而剧烈地感受到防疫影响了生活,从而对封控隔离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什么叫精准防控?这就叫精准防控,不过是精准影响人民生活的防控。
因为生活不便所以抵触,因为抵触所以不配合,因为不配合所以疫情扩散,因为疫情扩散所以封控加码,因为封控加码所以生活不便,这就是一个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你能说这是因为笨才这样的吗?笨人在上海这个聪明人遍地的地方能混下去吗?如果从相反的方向看,他们真是太聪明了。
混乱的思想
上海应该是中国对西方抗疫模式接受度最高的城市了,这得益于开放的国际大都市的定位,更有网红大医生的宣传洗脑。热搜专业户的网红医生在号召大家与病毒共存的时候可以说是山呼海啸,媒体到处转发报道。巧妙的话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很多人的思想,对动态清零开始抱有怀疑甚至敌意。
为与病毒共存站台的时候哪里都能听到他的声音,如今需要他站出来利用影响力稳定民心,给动态清零的防控措施加油鼓劲的时候,他却又保持了静默。这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到底是不会用了还是不想用了?难道知名度和影响力只是为了某一个单一目的服务的吗?
上海真是一个值得玩味的地方,抗疫措施不但有不同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而且在地方标准爆出巨大漏洞的时候也不积极纠正,像极了不服父母管教的熊孩子在闹情绪。到底是不够专业没有能力还是专业和能力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不但很多普通人对封控隔离的动态清零抱有消极抵触情绪,很多主管防疫的官员都坚定地认为奥密克戎只是大号感冒,居家隔离一段时间就能自愈,把封控隔离的动态清零视作小题大做的瞎折腾。如果真的能轻松自愈,为什么还要宣传引进辉瑞的特效药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有些公知说,抗疫啥时候是个头,不如躺平算了,这话听着怎么这么耳熟呢,抗日战争时期有些汉奸说,抗日啥时候是个头,不如投降算了,这两伙人怎么看怎么像是一伙的,为什么抗战14年才胜利?就是因为投降派太多了,抗疫为什么那么多波折,也是因为投降派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