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美国会不会一巴掌拍死联想?
关于联想,司马南已经没多少料可爆了,张捷还在继续揭批。有关部门若明若暗地表了些似有若无的态。舆论热潮渐渐褪去。联想和柳传志的事怎么收场?却没有真切的消息。究竟是开始调查了?还是仍然视若无睹无人问津?
我猜,问津一定会有的。问到什么程度?如何处理?这才是难点。
违法的部分好办,这是处理问题的切入口。
当时没有立法的部分呢?当时政策和官员积极鼓励的部分呢?这怎么处理?比如国企混改,前几天才见媒体报道说国企改制基本完成。可见就在前几天前混改还在进行。股票中一直有着“改制概念股”。
通过改制化公为私是当年的政策,零买断也是有的。大批国企都是这么改的。买去之后裁员、几年不涨工资、房地产开发热潮地价一涨、厂房一租,五险一金不交了,企业立刻盈利了,就成民企活力的象征了……这都是政策啊。甚至于无论官员,还是企业管理者,都明知其中的利益输送,暗中行贿受贿,但当时就那么改了,以政策之名,上上下下支持,明目张胆地,这是政策,两会、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都支持的,这帐怎么算?
这种符合政策的利益输送才是难点!市场化、商品化、私有化、外资化,都是政策。我记得2010年左右,上海的金融部门明目张胆地招聘金融衍生品人才,两会明确鼓励中国企业到国外投资。大家想想,以当时国企的腐败程度,你出去投资,不是故意送钱吗?而当时的私企出去,不就是转移资产吗?联想混改、分红权变股权、内资变外资,符合当时的政策,有各级领导支持的。联想后来果然丑态百出了,果然变国际企业了,果然不仅没有去扛技术创新的大旗变成买办了,但他符合政策,符合上意,符合潮流。
这种情况怎么处理?非翻天覆地,非彻底拨乱反正,没法处理。而一旦涉及过去的政策、方向,就会阻力重重,就会众说纷纭。即便现在也仍然讲交给市场,也仍然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也就是说关于联想问题有关部门在实践的层面上仍然一头懵的。
另外一个关键问题是WTO,在主流舆论和认识中入关在中国是伟大成就,而不是利弊参半。哪怕“以利为主,也有弊端”都不谈。你屁颠屁颠地入关了,全当作好事来讲。那么,你的intel怎么没出来呢?你的门户为何都去美国上市且舆论上都站美国呢?为什么你的大片、时尚、奢侈品都为西方左右呢?
道理非常简单,根本不存在什么“韬光养晦,骗了西方”。人家就是把利润低的、当牛做马的、高污染的中低端让给你,你方允许中高端让出壁垒,让出市场,让出自主权,甚至让出国家安全,时尚、舆论、芯片、金融,都是如此。韬光养晦不过是自欺欺人,用来糊弄小百姓的,给小百姓一种“我们以古老的智慧骗了欧美”的错觉,实际上根本不存在这么一回事儿,实际上双方都知道对方的诉求和目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