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游:插图事件得挖根!
最近,在少儿教材插图问题上出现了一种逆向的声音,替那个插图工作室的主人喊冤。典型的说法就是不能上纲上线,把插图事件限制在所谓的审美文化艺术观不同上。
由于是独生子女家庭,加上结婚晚些,早就没了上小学的小孩需要操心,故而也不知有这么一类的插图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儿童的心灵。
据媒体上说,这类插图在少儿教材上已有十年之久,要是这么说,可以认为这插图影响了两代少儿,可谓遗害不浅。虽说是翻旧账,账有问题翻不得吗?况乎如果影响了少儿十年,那应该说是恶行昭彰了,真的是一个应该怎么批的问题,应该怎么深究的问题。
有人提出要追当年审查的,有人提出要追当年教材规划的,有人提出一定要调查那个什么社,那个什么社就没有一个明白人吗?更有人提出这是一个小圈子的问题。无论那种说法似乎都是有道理的,对那个什么社及其责任人不查、不惩肯定是不行的。
不过有一个问题似乎忽视了,那就是这些插图的出笼是偶然的吗?
现在似乎有人急于想把这事掩盖过去,想尽快翻篇,火不能烧的面积太大了,更是不能烧到远处的“无辜者”吧。于是,就有人出来建“防火墙”。
如某些人跳出来大讲什么不要政治联想,不要这不要那的。这让人不禁想问,这插图事件不是政治问题吗?是艺术问题?嗨,别说,那些心里有事的人就是这么想的,这是一个艺术的问题,不同审美观的问题,绝不能把此事与政治联系起来。
记得早年看过一本俄罗斯,当时叫苏联的作家写的一本关于美学的书。在下懒惰,又不肯沉下来认真读书,结果就只记得里面说,美学不是关于美的学说,而是关于评价的学说。不同的审美观实质上就是不同的评价,而这不同的评价能脱离政治吗?
对待艺术作品,我们最常用的说法有两点,那就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它如何如何,另一点就是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它如何如何。所有的作品没有哪一件不具有其政治性。可见,这插图的问题不可能是单纯的审美观的问题,单纯文化艺术观的问题。
其实,打着艺术的、审美的口号行政治阴谋这事多了去。大家都知道潜移默化的作用很大,还容易被忽视,更容易掩盖,于是乎这类事并不乏见。那个当事人不是有一句话,打擦边球。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他为什么要打擦边球?给他帮腔的怎么忽视了他早说过的这句话?
近十几年这类事件都是这么玩的,暗地里也是那么寻思的,可一旦东窗事发,就把这政治性赶紧抹去,拉出一个什么艺术审美当挡箭牌。
过去,一出现某些与主流不符合的问题被查处,就有人跳出来唱反调。最常见的就是一些人跳出来叫嚷不能上纲上线,不能这么批,不能那么批,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坚决否定这事是政治性的。可恰恰就是这么一些人,否定政治性暴露出他们的屁股坐在了哪里。我们不只是看到了插图当事人的恶,又看到了帮腔者的恶。
立场站得就不对,干了坏事不想受到惩罚,就千方百计地狡辩,而同伙一起跳出来帮腔,是不是很可怜呢?其实是很可恶的。
天底下有所谓的纯艺术吗?这次俄乌冲突西方国家的那些厅奇葩操作,那一条是按照艺术来说的?连植物动物都划拉进来了搞站队,还艺术呢。
姑且不论了。只是这遗毒十年少儿的事绝不是小事,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民之意天之大!
不过,惩罚归惩罚,还是想说这事出了十年之久,是偶然的吗?仅仅是那个什么社的问题吗?管理部门有失职之嫌,社会舆论有失职之嫌,我们不能总是当事后诸葛亮吧。
很多的小宝们都说也看过那些插图,家长们那个悔呀,大意喽。实际上不是家长们大意,这些年有多少家长还有这个政治性的心思?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压力太大了,加上房子、车子、本子、盒子很少有人顾及到少儿的插图还会有问题?不是有人提及,至今还浑浑噩噩的呢。
可见,这插图的事追就要追到根源上,不要拉出几个垫背的就妥了。这不是仅仅那个社的事,也不仅仅是几个人的事,更不是仅仅那个当事人的事,不能把这事看得只是这些年的事!
这事是十年前的事意味着什么?不追根源行吗?
【文/清江游,红歌会网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