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好,怎么讲不清(下)

2023-11-06 639 1
作者: 范洪利 来源: 红歌会网

  “忆苦思甜”时,我耳闻目睹四队社员老蒋哭诉旧社会的罪恶。他说,他家租田上的棉花收成不错,被恶霸看上后早早打起了主意。棉花出售时安排人来“相帮”,送入收购店家后的回家途中,“相帮人”硬是拉他绕道去赌场“看热闹”,先是自己赌赢了,然后就强拉硬扯让他也“试试手气”,没几下,就输掉了“卖花钱”的一大半,这可是全家老少一年的劳作辛酸,一年的吃用开销啊。老蒋明知这是中了圈套,又无可奈何,蹲在田间小埂上痛哭流涕:“实在没有脸面见妻儿父母了啊”。

  解放前,上无片瓦下午立锥之地、吃了下顿担心下顿、被敲诈勒索坑蒙拐骗而不得安宁的家庭、挨饿受冻皮包骨头以泪洗面蓬头垢面的孩子,在我们老家,在上一代人的记忆中,那一宅、那一村、那一片不是随处可见、极为普遍的现象?

  毛主席是咱们劳苦大众的大救星,共产党来了苦变甜,组织起来力量大,集体化道路宽又长。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男女老少人人热爱毛主席,感恩毛主席,家家户户都有毛主席像,两侧是“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一路走一路新,公社社员在蒸蒸日上的变化发展中感受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着社会主义就是好的坚信和坚定。

  我们老家是长江汇入东海发生冲击所形成的“三角洲”地带,钦公塘以东成陆的历史更短,沿海内测由北向南一大片“沙泥地”最为贫瘠,旱时尘土飞扬,涝了汪洋一片,唯有种植山芋、花生或者元麦才能有点收成,因为租金低廉,唯有贫苦农民才会在此落脚谋生。童年时,这片土地上尽长野草,只是我们追追打、玩“躲猫猫”、“捉犯人”、“为谁谁家做棺材”的场所。人民公社诞生后,“大办农业”不留一寸荒地,沙泥地划块分配给附近各个大队,钦公塘以东几乎大半个公社成立治理改造大军。一边是疏浚河道,开沟筑渠,一边是清除野草,堆放焚烧。沙泥地上的“黄草”最为顽劣,斩草除根务必挖出藏身于半尺土里的“根瘤”,否则一场雨后就又会青苁一片,比韭菜长势快多了。八岁那年,曾跟着祖母去挖过几次,是她老人家教会了我“除草必除根”的道理。差不多连续奋战了三个年头,加上公社安排锅驼机抽水帮着抗旱,这片地种上庄稼终于有了收成。六五年起,灌溉实现电气化,河水顺着渠道能进入田间的任何角落,沙泥地破天荒种水稻啦,而且产量还不低,咱老家人从此与“从秋熟吃过春荒”的近半年煮山芋、山芋汤、熡山芋告了别。单打独斗,小打小闹,是改变不了“沙泥地”的贫瘠与荒芜的,——吃着喷喷香的大米饭,鱼米之乡自此名实一致,“谁不说俺家乡好”,谁不赞颂社会主义好?!

查看余下7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