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明: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颂明虚拟演讲二十七)

2024-07-20 229 0
作者: 颂明 来源: 红歌会网

  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是密切相关的思维模式及能力。需要从模式和能力两个方面分开来讲。

  先谈思维模式。

  每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个人的思维模式决定着个人的行为方式及特征。

  从思维的模式的角度来说,批判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是质疑。质疑包括“证伪和证实”两种形式,都是通过对信息、观点和论证的深入分析和评估,有助于识别和纠正错误的结论和假设。

  有人常常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而近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却大都出现在西方?

  这个是个很好的问题。究其根本,是因为代表我们的传统文化糟粕的就是“过分强调服从而不准质疑”。没有质疑就没有批判,也就谈不上创新了。

  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

  批判思维是国民思想解放的最重要的标志。

  历史上任何一场革命都是从对既有观念和秩序的质疑和批判开始的。

  没有质疑和批判,就不会发生任何革命。

  民间有一个段子:革命前批孔子,革命后尊孔子。

  因为要革命,就必须打破孔夫子规定的“三从四德”的礼制。革命之后呢,得维护新的统治制度,就必须借助“三从四德”的礼制。

  这个让人忍俊不禁的段子却不经意地揭示了导致“历史周期”的文化层面上的原因。

  革命前要解放思想,需要质疑和批判。革命后为了统治者的利益又要求大家服从遵循。孔夫子的地位就是这样在中国的历史中周期循环地变化着。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说得透彻,假洋鬼子为啥不准阿Q 革命?就是因为要维护权贵阶级的利益和秩序。

  现在对于莫言作品的“不准批判”呢?也是同样的逻辑。

  以上是从思维方式的来谈的。

  作为个人,单单有批判思维还是不行的,必须把批判思维转化为批判能力,然后才可能具有创新能力。

  简单地说就是,批判思维既不能简单地成为批判能力,也不等于就具有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个问题也要分开了讲。

  批判思维怎样转化为批判能力呢?

  批判思维转化为批判能力的前提条件就是坚持批判的客观性。

  何为“批判的客观性”?

  客观性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理有据”。

  你不能依据自己主观立场、主观想象去批判。批判失去了客观标准就变成了“狼和羊”的批判了,批判变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永远扯不清的口水仗了。

  依据客观,就是拿出能让所有人都信服的,羊喝水究竟有没有把河水污染的证据。

  无论是证伪、证实,都是在基于对客观的研究而占有翔实数据之后的结论。

  证伪、证实的过程就是批判思维能力的体现过程。

查看余下6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