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飞之子忆西柏坡岁月:“天塌下来有毛主席顶着”
导读:王若飞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运动,1922年6月,与赵世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与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1946年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从延安辗转来到西柏坡
1947年3月,国民党进攻延安,中共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其实,延安党中央各机关的撤退工作,从1946年的10月、11月就大动了。撤到了延安北以瓦窑堡为中心的很大一片区域。
3月16日,邓颖超、康克清带领党中央机关五六十人的家属队撤离延安,母亲带着我(注:本文口述者王兴为王若飞之子)就在这个队伍中。记得家属队中还有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刘少奇的儿子丁丁和涛涛,陆定一的夫人严慰冰和他们的孩子等。
队伍乘坐一辆大卡车,由成元功和马武义两个警卫员带枪护送我们。这支队伍可难带了,全是妇女、儿童、老人,最小的孩子只有几个月。我们从延安出发,要过黄河到山西去。由于路不熟,路上遇到敌机空袭,孩子们哭的哭,喊的喊,乱成一团。
邓颖超和康克清都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行军有经验,遇事沉着果断,敌机来时,叫大家都伏下,尽量安慰大家不要惊慌。敌机走后,再安排大家食宿。一路艰辛,终于把家属队带过黄河,到达山西省临县三交镇。
1947年3月29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清涧县枣林沟举行了会议。会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组成中央前敌委员会,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工作委员会,率部分中央机关前往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已到晋西北的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一部分去太行,一部分就地疏散。
随着形势的发展,4月11日,中共中央决定中央和军委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暂时驻在晋西北,组成以叶剑英为书记、杨尚昆为后方支队司令员的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进到山西临县地区,统筹后方工作。
其中,中央妇委为中央后委所属单位,邓颖超担任中央后委常委。当时,前方正在进行激烈的解放战争,后方正在进行热火朝天的土地改革。中央妇委的同志们先后参加了晋绥地区的土地改革。我的母亲(注:李培之)也参加了晋绥兴县蔡家崖木栏杆村的土改工作。
1948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的中央前委离开陕北东渡黄河,向西柏坡转移。中央妇委也随中央后委向西柏坡转移,并于1948年5月到达西柏坡。
在西柏坡时,中央妇委机关住在离西柏坡只有一里的东柏坡村,当时,中央妇委书记蔡畅在东北解放区工作,就由副书记邓颖超担任中央妇委代理书记。我当时随母亲住在东柏坡村。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