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评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

2023-06-25 5813 7
作者: 张黎平 来源: 知青问题研究

  2023年6月中旬,笔者在上海参加了由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暨老辰光网知青专辑编辑部组织的“缅怀与回顾”座谈会。座谈会的主题是结合《毛泽东年谱》的学习,围绕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55周年、纪念毛主席给知青家长李庆霖回信50周年,进行学说探讨与思想交流。这次座谈会使我在知青文化理论方面收获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怎么样正确评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

  对一件历史事件的衡量,就应该看其是否促进了社会进步。其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考量。一是是否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是是否促进了当时全社会思想文化的普遍提高;三是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健康成长。

  就促进社会生产力而言,大量事实已经证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不仅增加了农村劳动力,在搬山填沟造平原、修水坝打梯田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知识青年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同时,利用自己掌握知识的优势,通过推广先进耕作技术、推广化肥、地膜等使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农村还不接受化肥、地膜等使用)、研制菌肥、改良土壤、设立农村气象观测站等具体行动,对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极大的贡献。这在当时农村生产力还较为落后的情况下,对保证我国农业产量的稳步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东北、新疆等生产建设兵团,由于知青大军的加入,使无数沙漠变为绿洲,荒山变为良田,这对保证当时我国人民的“饭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促进全社会文化提高方面,首先应该端正一个理念,“全社会”不单单应把眼光盯在城市,而且更要盯在占我国人口80%以上的农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后,由于有较为文明的城市生活习惯,因此不仅影响和改变了农村青年的许多生活陋习,也影响到其他人群特别是下一代。另一方面,由于知青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到农村后,有不少知青成为教师、赤脚医生、会计以及大小队干部等,还有的成立了宣传队,开办了农民夜校等,这对农村整体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综合性的促进作用。

  三是就人才健康成长的角度而言,从十八大后连续三届党代会选出的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中,有过知青经历的人的占比极高,就可以说明一切。这是任何一个群体都没有达到的比例。之所以有如此结果,就是因为知青既有城市生活熏陶出的较为开阔的眼界和城市思维、城市意识——这与一直在农村成长的青年有着极大差别;又有对最底层老百姓艰难生活的切身感受以及相濡以沫的血肉感情——这与一直在城市中成长起来的青年有着极大差异;两方面的结合,使知青这一群体与其他群体有了明显的区别,也造就了许多有过知青经历的人,成为各条战线的优秀分子。

查看余下5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7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曾几何时,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倒成了羞于启齿的事情,自私自利,中饱私囊倒成了光明正大的行为,这社会究竟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0条回复
前观与后观这两世界观在亊物评价中是一个评价标准吗?如不是一个价值标准还要论价有意义吗?敏感字符出现
0条回复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0条回复
我1975年高中毕业上山下乡成为一名知识青年,1977年(底)高考胜出被大学首批录取。我感谢在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那一段宝贵经历:确立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人生观,锻炼了体魄,并利用生产劳作之余勤于学习,将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为参加高考做好了准备。没有那一段历程,就不一定有我的今天。
0条回复
知青给新中国的贡献我们都清楚,奈何“话语权”不在我们这边(左边)。
(右边)看到的是伤痕,意思是这些青年都吃了大亏,被耽误了。没有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如果都个人利益最大化,那么最好、最实用的就是:“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哪管西部建设,哪管穷乡僻壤,哪管“备战备荒”…天下太平,都撕杀在争做“上等人”的路上…
1条回复
wx南现在的每一个职业人,做得最正常的亊是:如何通过自己的这个职业,把可为自己挖掘的利益使之最大化。比如医有过度疗,校有花样补,老板有利益出租,就是拧螺丝的也挤进来加班加班
1年前•湖北省   100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7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