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

2021-05-09 2000 0
作者: 求是杂志社调研组 来源: 求是网

  凤凰山是延安西北屏障,山势挺拔、郁郁葱葱。一说其山形如凤,一说有凤涅槃,幻化成山,故而得名。这两种说法,都寄托着陕北人民渴盼吉祥降临,幸福永驻的美好愿望。

  航拍的延安市凤凰山 新华社发

  1937年元月,毛泽东同志随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由保安(后更名为志丹县)进驻延安,第一站落脚在凤凰山麓,直到1938年11月才因日机轰炸迁至杨家岭。1947年3月18日,为“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从1935年10月长征到达吴起至1948年3月东渡黄河,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是毛泽东思想逐步走向丰富和成熟的关键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收录的159篇重要著作中,成文于延安时期的有112篇,占比超过了70%。

  陈云同志曾说过,读《毛泽东选集》,先从5篇富有哲学思想的文章看起,包括《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这其中,第1篇写于毛泽东同志入住凤凰山前一个月,后4篇均写于他居住在凤凰山时期。

  近日,求是杂志社调研组来到这里,致敬这段光辉岁月,重温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哲学基础和理论渊源。

  “适应于当时的需要而不能不写”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在一次谈话中感慨道:“我们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而不能不写的。”

  为何“不能不写”?回首峥嵘岁月,我们党从南湖一叶扁舟,历经大风大浪来到延安这段艰辛历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其中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4年统治,更是把党几乎引向毁灭的边缘,惨痛的教训迫使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深刻的反思。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特别是1937年前后,相比艰巨卓绝的长征时期,毛泽东同志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能够比较集中地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深入理论思考和概括总结。

  此时,中国的政治局势也正处在由国内战争向全面抗战转变的历史时刻。面对着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国内外各种矛盾,客观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党内统一思想认识,对形势作出科学分析,制订出正确路线和策略。然而,党内思想并不统一,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各种主观主义错误思想仍然阻碍和禁锢着党的正确路线、策略的制订和执行。

  毛泽东同志越来越感觉到,“一切大的政治错误没有不是离开辩证唯物论的”。如果对这些问题和之前遭受的挫折不能从思想理论高度上加以解决,中国革命就不能前进一步。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就需要对中国革命的经验予以系统的哲学总结,在此基础上确立我们党正确的思想路线。

查看余下7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