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周恩来,为什么能成为近乎完美的组合?
1
“为什么周恩来不来辅佐我?”蒋介石的日记被披露之后,大家发现,蒋介石几乎骂遍了所有人,甚至包括宋美龄,但是却唯独对周公保持了风度。
周恩来这样的好总理是无与伦比的,不光蒋介石,甚至斯大林和米高扬都对其给予了高度赞扬。
千古一人的毛泽东和无与伦比的周恩来,组建而成的黄金搭档,为新中国带来了光亮。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周恩来是毛泽东的“上级”,但是最终发展成“毛主周辅”这样的结果,和两人迥异的出身和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
“天性富于调和性”、“求真的心又极盛”,这是周恩来对于自己的评价,在我看来这样的自我审视是十分中肯的。
“天性富于调和性”,主要是受到生母万冬儿的影响。
那个年代妇女吵架都是不讲道理的,但是周恩来看到母亲吵架却感受颇深。
她都是静静坐在那里,先听完别人的阐述,再整理自己的思绪向外输出,并且有条有理,往往不用多大的叫喊声,就能直戳对方痛点,让其无话可说。
这一点,便是周总理外交才干的“发源地”吧。
“求真的心又极盛”,这一点主要受到嗣母陈氏的启发。
在周恩来不到一周岁的时候,叔父不幸去世,但是叔父和叔母膝下无儿无女,根据当地的习惯,周恩来被送到了叔母身边。
而叔母陈氏出身于书香世家,经常给周恩来讲一些书上的故事,久而久之,他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
周恩来的性格相对毛泽东则更为柔和,性格形成和文化修养,这些都主要来源于他的两位母亲。
毛泽东和周恩来在性格上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这使得两人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也存在不一样的地方。
周恩来擅长交际会谈,善外交;毛泽东高瞻远瞩富有决策能力,善领导。
两人的关系最恰当的说法应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说二人相差很大,但是彼此相互信任相互依赖,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这样的格局是十分合理的:
“周主毛辅”的关系转变为“毛主周辅”后,他们各自发挥了雄才大略和聪明才智,不仅胜利地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挽救了红军,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而且为整个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组织保证。
2
周恩来是如何从毛泽东的上级变成下级的?
周恩来的政治生涯起步稍微要晚一些,但是相对来说颇为顺利。
1924年从法国学成归来的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一职,1928年以后,周恩来选举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了中国共产党工作的主要主持者。
而此时的毛泽东还是一名根据地的管理者,是在周恩来的领导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