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是一本怎样的教育理论书?(系列评论合集)

2022-05-23 1201 0
作者: 颂明 来源: 红歌会网

  最近,有一本《未来学校》的书籍在中小学悄然流行。

  这是一本怎样的教育理论书籍呢?

  说好听一点,这本书是一种完全不切实际的乌托邦似的空想。如果要点到这本书的病根子的话,那就是一本抹杀教育本质,混淆教育阶段性,引导教育实践走向邪路的理论。

  凭什么给出如此的判断呢?

  请容我具体分析。

  一、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期待

  在讨论教育时,首先必须明确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对教育而言,任何脱离教育本质的讨论都是不得要领的伪命题。

  那么,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以往一提到“教育本质”,我们的一些的教育大咖以及公知理论家们都能滔滔不绝地给出一套一套的说辞,云遮雾罩的,就是不得要领。其实,教育的本质可以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

  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期待

  在“社会期待”的前提下,才可以引发出很多关于具体期待内容的理论和说法——家庭的期待、时代的期待、不同国家及社会阶段的期待等等。

  相对于“社会期待”的就是“个人兴趣和理想”。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个人兴趣和理想”引导到“社会期待”的轨道上来。“个人兴趣和理想”是教育的基础,“社会期待”是教育的方向。使两者融合为一体,就是教育的功能。

  教育自出现以来,就有其利益的属性。利益有半径的大小,却绝对没有超越“利益属性”的所谓“纯教育”。

  反驳者会说:“难道马克思没有说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吗?’”

  可是,他们恰恰忘记了最核心的一点,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其共产主义学说有机组成部分,是不能脱离共产主义学说来单独谈人的发展的。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就是人类社会的终极期待。

  二、学校自出现之后,就注定要伴随人类到永远

  《未来学校》有一个奇怪的逻辑:“人类本来是没有学校的”,因此未来学校也会消亡。该书甚至提出了“非学校运动是现代学校最早的掘墓人”;教师将淡出“职业化”而由“自由人”担任的观点。

  作者似乎完全不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学校是人类社会彻底从“动物”脱胎出来的一个重要标志并将伴随人类社会“终身”。

  因为学校的出现,人类文明才得以系统地代代相传。只要人类文明不终止,这种传递就绝不可能中断。而学校,正是担负这种传递功能的主体机关。人类社会越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就越高,学校的权威性就越强。

  为什么呢?

  因为在社会之中,任何人都是有利益属性的!每个人都企图张扬个人的本能欲望而凌驾于“社会规范”之上,如果没有专业化的教师和权威的学校来规范“个人欲望”而引导入社会期望的轨道,那人类就会陷入一盘散沙的无休止的内耗之中。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情景啊!

查看余下9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