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扼住中国底层政治的25个定律|一位武大教授的驻村洞察


  ✪贺雪峰|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导读】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局中,基层治理无疑是基础的基础。近年来,基层治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个现象是,形式主义出现增长之势。为什么会这样?如何改进基层治理,才能避免“好心办坏事”?

  作为中国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武汉大学贺雪峰教授长期从事农村调查,自1996年以来,先后在全国二十余省市做农村调查,涉及基层社会和基层治理各方面。贺雪峰教授及其所带领的学术团队长期驻村从事农村研究,以他为核心的研究团队被称为“华中乡土派”。他认为,认真研究基层治理的内在规律和逻辑,是基层治理的关键。在近25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他就当下乡镇治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总结了25个定律:

  体制稳定机制灵活定律、心累定律、权责不对称定律、晋升条件效应定律、中坚干部定律、基层精准治理不可能定律、亢奋定律、忙闲不均定律、一把手定律、背锅定律、小概率事件防不住定律、变通定律、手段目的化定律、达标督察很重要定律、治理资源有限定律、无事找事定律、泛中心工作定律、留痕定律、权力亢奋周期定律、晋升可预期定律、重用也重要定律、压实责任变成推卸责任定律、好高骛远定律、项目化工程化思维不适合基层治理实践定律、好鞍配好马定律,等等。

  这些定律反映了乡镇治理层面的责大权小、事物繁忙、监督泛滥、晋升严苛、疲于应付、缺乏激励、压力巨大、不确定性高、形式主义、脱离群众等普遍问题,值得各界关注和探讨。

  本文原载“新乡土”,原为分篇发布,此处为合集整理版,文章仅作者本人观点,供诸位思考。

  乡镇治理25个定律

  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认真研究基层治理内在的规律和逻辑。乡镇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方面。近年来,笔者在全国多个地区调研乡镇治理发现,虽然不同地区乡镇治理存在很大的差异,却也有若干共性,其中一些共性笔者曾经有过总结,比如关于基层治理中责权利不对称的问题,基层治理难精准的问题。结合最近调研和思考,笔者将乡村治理中存在的共性总结为乡镇治理的二十五个定律,抛砖引玉,希望能推进学界和政策部门关于乡镇治理的研究。

  定律之一:体制稳定机制灵活定律(分工不分家定律)

  乡镇是基层政权,是五级政权最低一级政权。实际上,乡镇这一级政权并不完备,不仅没有财权,也没有执法权。名义上乡镇也有财政所,实际上只是一个会计中心,管一管乡镇的财务。广西甚至试行将乡镇财政所的会计职能也取消了,试行报账制,乡镇财政所只是县财政的报账员。

查看余下9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