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广俊:何平的观点切准要害

2022-03-21 3861 0
作者: 智广俊 来源: 红歌会网

  近日,何平在网站上发表了《tml" target="_blank">实现共同富裕势必突破惯性思维》文章,该文在“三农”问题研究圈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他在文章中提出三个观点,一、重新认识改革前的中西方差距;二、重新认识家庭承包制及农村集体化道路;三 、重新认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及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我很赞同何平的观点。

  应该说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自古就有的理想,儒家最高社会理想就是实现天下大同。老子的理想就是“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理想是:主张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建立社会平等。然而,贤哲的理想固然美好,但在现实社会里无法推行,因而只能是一种空想。唯有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共产党人,将理想变成了现实。以列宁、斯大林为首的共产党人首先在俄罗斯大地上建立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然而,不幸地是,苏联仅存70余年就垮台了。中国社会主义进程也遇到了曲折,社会主义又回到了初级阶段。其标志就是,人民公社解体了,大批国企转制为民营企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历史倒退现象呢?这是一个重大理论课题,本人解读不了,只能根据本人在农村基层生活工作了50多年的亲身经历,就事论事,谈点个人粗浅看法。

  我认为,新中国农村发展道路所以会出现了曲折,是因为我们执行党的思想路线出现了偏差所致。《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规定: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农村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凡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不从实际出发,工作中不实事求是,没有密切人民群众,地方干部不是真心为人民服务,而是揣摩迎合上级领导的心思工作,必然会产生官僚主义,而官僚主义则会葬送美好的事业和理想。

  人民公社成立之初,就刮起了“五风”,掀起了“大跃进”,农村也搞毁林大炼钢铁,这是导致了后来的“三年低标准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及时发现了问题,全党调查研究,于1962年制定出有人民公社宪法之称的《人民公社六十条》,从此人民公社走上了健康发展道路。大寨人在陈永贵郭凤莲领导下大干苦干,改天换地,是农村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但是,大寨经验含有共产主义的因素,对于一个先进典型来说,这是值得称道的。但是在处于社会主义初期,全国掀起农业学大寨运动,就冒进了,脱离了大多数农村的实际,脱离了大多数农民群众的意愿,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因为,学大寨运动的做法破坏了《人民公社六十条》的原则,这是十分重大的事情。在农村体制上,六十条规定,人民公社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而大寨推行大队核算。六十条规定,社员劳动采取按劳取酬为主的分配方式,而大寨推行的是自报公议的劳动计分的制度,评分引入了思想表现内容,社员多劳动多挣点工分,成了工分挂帅,遭受到批评、批判。六十条规定,上马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必须得到社员大会讨论通过,公社大队不能平调生产队劳动力;发展与积累要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比例,要量力而行。而在学大寨时期,这些原则都被破坏了。工程项目都是公社大队领导层所定,生产队和社员只有执行的份。而有的领导干部为了出政绩,不顾生产队的实际,贪大求功,把生产队的家底都折腾光了。世人光知道红旗渠的伟大,却没有看到学大寨时期花架子政绩工程比大炼钢铁造成的损失大的多了。比如,我所在的县建立了42座扬水站,只有2座发挥了作用,建了100多个蓄水池,无一起作用。到了1980年,全国约有三分之一的生产队难以为继,这就有了小岗村包产到户的举措。可上级领导只看到了这三分之一落后队,不顾起码另外有三分之一干的不错的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要坚持集体经营的意愿,硬在全国一刀切搞包产到户。而有一百多个没有采取包产到户的漏网之鱼,坚持走集体经济,结果他们后来成了全国百强村。这说明我们农村改制中没有充分实事求是,没有充分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更为可笑地是把小岗村抬高到全国改革先进典型,而现实是政府对小岗村大力输血,可小岗村就是稀泥摸不上墙,能把懒汉塑造成全国典型吗?这是实事求是吗?

查看余下5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