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动“气阀”,欧洲为何又慌了?
中新网7月12日电(张乃月)莫斯科时间11日7时,管道运营商Nord Stream AG的数据显示,从俄罗斯向欧洲输气的关键路线“北溪-1”天然气管道已暂停输气,开始了为期10天的常规维护。
资料图: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总部拉赫塔中心。
俄乌冲突之际,俄方此举在欧洲引发强烈担忧。深陷能源危机的欧洲多国担心,俄罗斯会在维护期过后永远地关闭天然气阀门。若真如此,欧洲因制裁俄罗斯而遭反噬的苦果,将变得更加难以下咽。
担忧从何而来
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程度高,在经历了“制裁与反制裁”的多轮拉扯后,欧洲从俄罗斯获得的能源量大减,能源问题逐渐显现。
资料图:匈牙利一天然气运输公司的员工在检查天然气管道中的压力。
英国《金融时报》的分析文章指出,自俄罗斯6月大幅减少对德国的天然气供应后,飙升的天然气价格使欧洲最大的经济体陷入了1973年以来最严重的能源危机。
6月底,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宣布启动天然气三级应急方案中的第二级别,即“警报”阶段。
哈贝克曾多次呼吁民众节约能源,并表示自己不得不“大幅减少”洗澡时间。在德国的一些地方,甚至开始了限时供应热水、调低泳池温度、调暗街道照明等行动。
除了提倡在当下节约能源,“提早储存”的想法在欧洲也十分普遍。昂吉集团、法国电力公司和道达尔能源公司在法国《星期日报》上发表联名公开信,呼吁消费者和企业“立即”开始减少能源消耗,以应对今冬能源需求。
欧盟理事会在6月27日批准了一项规定,要求成员国天然气库存今冬前至少达到其储气能力的80%,并在下个冬季前达到90%。
只是,随着俄气6月两度宣布缩减“北溪-1”天然气管道对欧洲的供气量,这个目标似乎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
为解燃眉之急,只能“开倒车”?
能源、民生、经济问题交织,欧洲不得不开始寻找解决方案。
2022年6月2日,一名工人在希腊最大的褐煤矿区操作煤炭挖掘机。
一方面,不少国家选择重拾昔日旧能源——石油和煤炭。
德国政府于6月19日宣布,将增加煤炭使用量,提高燃煤电厂发电量;完全淘汰煤炭发电的奥地利,也在计划重返煤炭时代。
荷兰计划取消煤电厂的产量上限;意大利的燃煤电厂则在过去几个月努力囤积煤炭。
法国的能源密集型企业则开始加快制定应急计划,并改造燃气锅炉,使用石油作为燃料,以应对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减少引发的断电。知名轮胎制造商米其林表示,“如果需要,我们甚至可以改用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