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 评欧美的“推倒雕像”运动:让思想冲破牢笼!

2020-06-13 4141 3
作者: ​郭松民 来源: 红歌会网

  01

  谁也没有想到,因一位黑人被警察虐杀而引发的反种族歧视抗议运动,会从北美蔓延到欧洲、大洋洲、甚至日本和韩国,并且渐渐超越了反种族歧视的范畴,发展成为一场方兴未艾的文化革命。

  福克斯主播塔克·卡尔森(Tucker Carlson)在6月5日的节目中就直接说:“文化革命已经来到美国”。

  美国新保守保守主义杂志《国家评论》也在6月9日发了一篇题为《欢迎来到美国的文化革命》的文章,并开宗明义地写道:“我们正在一场高科技的,不流血的文化革命的黎明。”

  在推特上,已经有不少人像上述主流媒体一样,将这场运动称为美国式的“文化革命”。

  在英国的游行队伍中,很多人举着“英国不是无辜的”标语牌,认为英国的奴役剥削历史与美国是相连的。

  那些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高高的基座上俯视芸芸众众的国王、首相、将军、探险家、慈善家等等的雕像,被泼上红色油漆、被“斩首”、被推倒、被焚烧、被砸碎、被抛入河中,因为在这场势如暴风骤雨的群众运动中,在由此发生的大鸣大放大辩论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他们的真实身份:殖民主义者、奴隶贩子、奴隶主,等等,他们不配受到尊敬,他们现在受到的待遇,才是他们应得的。

  真是应了这样一句话: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02

  当然,推倒雕像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了宣泄情绪,在本质上,这是一种正视历史、重新评价历史的行动。

  从西方传过来的画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发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青年学生“破四旧”行动。

  在今天的主流话语里,“破四旧”已经被高度标签化了,似乎仅仅是一场毫无理性的破坏。

  “破四旧”有明确定义,即指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但是,在运动初起的时候,青年学生就像今天的欧美群众一样,他们还不能清晰地意识到“破四旧”是要解决文化和价值观问题,他们只能去找一些显性的、具象的标志去“破”,比如路标、商店招牌、庙里的神像,等等。

  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任何一场真正的、彻底的革命,都应该包括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和文化革命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当然,这三大领域里的革命,并不是在时间上前后相继,而往往是同时进行,但在每一个历史阶段的重点不同。

  以形态最为完整的中国革命为例,在1949年之前,重点是政治革命,即要推翻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政权,建立人民政权,与此同时,社会革命(比如农村的土地革命)和文化革命(比如解放区的移风易俗、妇女解放、延安文艺座谈会)也都在进行中,解放区人民明朗自信的精神风貌是国统区百姓的麻木冷感所不能相比的。

查看余下5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赞。支持郭老师,正义正确。
0条回复
人民群众是改造世界的动力,一切束缚人类精神的腐朽枷锁都应该砸烂,是该表白与旧资本制度决裂的时候到了。
0条回复
在这样搞下去,孔子也有再被唾弃的可能,因为他只是统治者的朋友!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