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6月19日,我人民海军潜艇部队成立68周年。
早在1949年9月21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主席就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不但要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要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1950年1月1日,华东军区海军出版了由毛主席题写报头的《人民海军》报创刊号,刊登了主席为海军的题词:“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
为了实现主席的重托,1951年4月20日,海军从陆军选调出275名优秀官兵,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习大队,进驻苏联红军太平洋舰队驻旅顺潜艇分队学习。
1952年11月,毛主席指出:“为了肃清海匪的骚扰,保障海道运输的安全;为了准备力量于适当时机收复台湾,最后统一全部国土;为了准备力量反对帝国主义从海上来的向我国的侵略,我们必须在一个长时期内根据工业建设发展的情况和财政的情况,有计划地逐步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
半年后,主席视察海军舰艇部队,乘舰从武汉经九江到南京,航行四天三夜,与舰上干部、水兵亲切交谈。
他说:“过去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大都是从海上来的,现在太平洋还不太平。我们应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帝国主义如此欺侮我们,我们要争气,要认真对付。我们的海岸线这么长,一定要建设强大的海军”、“过去你们在陆地上,那时要求同志们爱山爱土,现在你们是海军,应该爱舰爱岛爱海洋。”
此后,他先后为“长江”、“洛阳”、“南昌”、“黄河”、“广州”五舰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1954年6月,完成学业的我国第一代潜艇兵,独立操纵着从苏联人手里接收的两艘中型旧式潜艇,从旅顺启航驶抵青岛,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支潜艇独立大队,新中国的潜艇部队就此诞生。
同在那一年,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于上海江南造船厂首次装配制造新一代03型潜艇。
与老潜艇相比,03型潜艇在许多技术上都做了重大改进,该艇的建造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时刻牵动着毛主席的心。
1956年1月10日上午,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03型潜艇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像往常一样在紧张忙碌着。10时左右,人们惊喜地发现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面前。“毛主席!”“毛主席来啦……”有人禁不住喊出了声。
只见主席在市长陈毅一行的陪同下健步走来,江南造船厂顿时沸腾了。
工人和技术人员敲锣打鼓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挤不进去的就站到车间的房顶上……毛主席头戴普通便帽,身穿灰色大衣,满面笑容地不停挥手向人群致意。
新中国建造的第一艘潜艇迎来了神圣的一刻!
主席围着静卧在船坞上的潜艇整整转了一圈,一边仔细察看潜艇的形体,一边听取技术人员汇报潜艇的建造情况,并不时地插话提出一些问题。
当工人和技术人员表示“我们不但要学会装配,而且要自己制造,还要赶上和超过别的国家”时,毛主席高兴地笑了。
这是主席第一次视察潜艇,也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视察潜艇。
同年3月26日,由我国建造的第一艘03型潜艇下水,当时舷号为“115”号。
后来1969年1月时,为庆祝毛泽东主席视察“115”号潜艇十三周年之际,海军还特授予该艇“56-110”荣誉舷号,这是海军迄今唯一授予荣誉舷号的潜艇,体现着该舰崇高的人民性。
两年后,在毛主席视察“56-110”潜艇十五周年庆典前夕,该艇党支部研究决定,全体官兵亲手绣一面锦旗——锦旗的左上方是高约一米的毛主席头像,背景是劈波斩浪的“56-110”潜艇,中间是“大海航行靠舵手”七个大字,右下方落款“56-110”潜艇全体官兵,表达了官兵们对主席的敬仰之情。
潜艇梦实现,下一步就是要步入核潜艇这个被西方帝国主义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所垄断的领域。
早在1959年,毛主席就指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这一指示为海军战略力量建设指明了方向。
1962年2月,彭士禄同志被任命为北京原子能研究所核动力研究室副主任,主持核潜艇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
今天,“核潜艇之父”这个名头通常常识里是黄旭华同志,若非要加以区分的话,彭士禄更贴近为“核”潜艇之父,而黄旭华则为核“潜艇”之父。
彭士禄彼时是二机部核动力副主任、担任船用动力堆副总师,而黄旭华是一机部总体所总设计师,这两位“核大家”也是老乡。
彭士禄的父亲是著名的彭湃烈士,国共对峙时期曾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1929年在上海被反动派杀害。
当时,年幼的彭士禄是在老百姓的层层掩护下才活下来、甚至两次被捕两次被救,直到15岁那年历经艰险转道上了延安,不到五年即加入中国共产党(甚至因表现突出而免去预备期)。
建国后,他作为留苏人才,先后在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和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学习,1958年回国直接进入原子能研究所。
也正是在他回国后的次年,被傲慢且开始谋求与美国共治天下、拒绝给中国提供核援助的赫鲁晓夫所激怒的毛主席,对全党全国的核专家团队喊出了那句著名的:“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但是当时,摆在彭士禄面前的是前所未有的困难:“当时我们这批人有学化工的、有学电的、仪表的,我们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四个字——自教自学。”
所谓“自教自学”,是先由他和仅有的几个懂一点核动力的人,一边自学,一边给大家开课。
他还发动大家一起学英语,俄语资料没有了,就改看英文资料。
彭士禄对年轻人说:“要脑袋尖、屁股圆,脑袋尖钻进去,屁股圆能坐得住。”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彭士禄敏锐地意识到,核潜艇研制的春天就要来了。
1965年,代号为“09”的中国第一个核潜艇工程上马。
一支几百人的先遣队,静悄悄地来到四川青衣江畔的深山里,开始秘密建设中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陆上模式堆试验基地。
在四川大山中奋战的日子,是彭士禄同志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交通不便,吃住都在工地上,半年天不见太阳,毒蛇蚊虫肆虐,但他们依然干劲十足。
当时的启动情况可以说是“三无”:无图纸资料,无专家权威,无外来援助。
彭士禄曾回忆道:“困难时期,我们都是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那时没有电脑就拉计算尺、敲算盘,那么多的数据就是没日没夜算出来的。”
1970年8月30日,核潜艇主机达到满功率转数,核反应堆达到满功率。这意味着,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心脏——核动力终于开始跳动了,核潜艇下水的日子指日可待!
那一天大家欣喜若狂,放鞭炮庆祝,而作为总设计师的彭士禄却闷头睡大觉——在这之前,他已经连续五天五夜没有好好睡一觉了。
1970年12月26日,毛主席的生日,中国第一艘自行研制的核潜艇“长征一号”成功下水,震惊了苏修和西方世界,也强烈鼓舞了第三世界人民。
九〇九基地工作人员感慨地说,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壮语,我们实际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就实现了!
彭士禄和广大干部群众仅用五年时间就实现陆上模式堆从建设到满功率运行,这个速度即便在科技和生产发达的今天也是非常紧迫的。
而研制核潜艇的技术难度,要远远超过研制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我国是在毫无工业基础的地方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核动力综合研发基地。
那一阶段,全国26个省级行政机构,1200多个单位的科技人员、工人与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共计8000多人参加了核潜艇攻关会战,数万台套部件,配套实验室,都是我们自己搞出来的。
是社会主义制度,造就了我国不可思议的核潜艇奇迹。
首艘核潜艇是绝对的完全国产,连一颗螺丝钉都没有进口。
在当时情况下国家的科技、工业、制造能力,我们能造出来非常不易。
黄旭华和彭士禄当时留下了一句口号:“没有一个零件是进口!”
1971年8月,第一艘核潜艇开始进行航行试验。临行前,彭士禄对妻子说:“万一我喂了王八,你也别哭……”
1974年8月1日,在雄壮的军乐声中,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编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而同在那一年,筋疲力尽的彭士禄同志却因操劳过度引发急性胃穿孔,在手术中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
那时他才49岁。
后来88岁时,有记者提到这段往事,问他:“值得吗?”
他回答:“值得!搞成功了,特别高兴,我喜欢这个工作,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
1975年5月3日,毛主席说:“海军要搞好,使敌人怕。我们海军现在只有这样大…”(他伸出一个小指头)
同年5月23日,毛主席对海军党委的报告作了最后一次正式批示:“同意。努力奋斗,十年达到目标。”
………………
进入80年代后,“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风气甚嚣尘上,担任核电秦山二期联营公司董事长的彭士禄则果断提出“以我为主,中外合作。”
事实上,毛主席生前早就批评过“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方针:“造船再贵,货币并没有外流,无非是钱从左衣袋装进了右衣袋,肉烂在了锅里。买船再便宜,得付外国人钱,货币外流了,算总帐就亏了!”
后来,黄旭华2014年曾回忆指出:“当时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完成之后,由于大量军事研究项目下马,造成我国核潜艇研究中断了一些时间。”
根据《现代舰船》2005年3月 《郑明回忆录:难忘的回忆与珍贵的启迪》记载:“在当时,要不要继续研制核潜艇成为了一个尴尬的政治性问题。1988至1990年,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即将定型,在继续研制核潜艇的问题上,也受到了‘大裁军和军队发展要忍耐’的影响。在90年代初期,中央强调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军队建设要忍耐的条件下,核潜艇生产线要不要保留,这本来是个根本就不需要考虑的问题——毫无疑问要保留,可是在我国却差一点被下马掉!”
根据刘华清回忆录记述,1990年4月7日,刚刚上任不到一年的长者,在刘华清和秦基伟的陪同下来到海军某试验基地和核潜艇造船厂时,也得到了“冒险陈诉”:核潜艇制造厂如实向长者报告了工厂面临的困境,希望我海军能拨款继续订货,以免陷入后继无艇、生产断线的危机……
事实上刘华清早在三年前即1987年的3月底,就曾建言军委总部、特别是向总参装备部部长贺鹏飞提出要重视核潜艇科研生产队伍的保持问题:
60年代为发展核潜艇,我们国家花了很大力量把它搞起来了,造了两型多艘核潜艇,还造了常规潜艇和其他舰船。在钱少的情况下,为了保持科研、生产队伍,发展技术要有一个政策。如果都散了,以后再搞就很难啦!
设想一下,如果核潜艇制造总厂的工人都不造核潜艇而去干别的,配套设备厂都不生产配件而去干别的,专业科研院所都不研究核潜艇而去干什么电站、捣鼓一些石油大罐子,那么所有的技术人员都放走了,今后一旦需要会怎么样?
核潜艇不能断线啊!
最终,是长者冒着政治风险,坚决拍板要求重新把核潜艇“搞起来”。
“核潜艇,断档是不行滴,要加码!要很好地宣传这个事!”根据《刘华清回忆录》,长者那天面带笑容对刘华清笑说:“我明白了,心有灵犀一点通嘛,你点一点我就知道了是什么意思,不能断档!”
但其实,翩翩笑容背后是巨大的压力。
早在1983年初,上海市计委和国防工办向国家计委作最后报告、请求立即恢复完成第三架运十飞机的总装研制工作并表示“上海愿意承担一半的经费(约1100多万元)”时,就遭到了冷遇………
是日当晚,长者迎着海风,为核潜艇部队挥毫题词:“加强核潜艇部队建设,壮我国威,壮我军威。”
仅仅一年后,海军便召开第三次核潜艇领导小组会议,决定核潜艇部队从10月1日起正式担负战备值班任务。
再三年后,中央军委和中央专委作出重大决定:将新型鱼雷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列入“国家专项”。
在刘华清的主持下,第二代核潜艇研制工程全面展开——然而时间确实已经被耽误。正是因为历史性的延误,本应该在90年代中期建成下水的第二代核潜艇首艇,被拖延到1998年12月才开工,前前后后损失了宝贵的八年时间。
正是在这八年里,我们沦陷进了无比屈辱的银河号事件、黄海对峙、台海危机……
彭士禄老爷子有过这样两段话:
核潜艇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我个人的创造,是千万科技工作者集体努力的结晶。虽然前几年大家把我抬到了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位置,基层传说很多,说我是‘中国的核潜艇之父,可与美国核潜艇之父比肩’,对此我绝不敢当,对我来说这是贪天之功,我不接受!
党对我有恩,是党把我从一个孤儿培养成一个能为国防事业做点贡献的技术专家,我知足了!请不要忘了,还有很多人为此付出了努力……
这样的风骨,正是党和毛主席教育下的人才英貌。
中国的事业,终归要靠中国自己,“造不如买”注定是行不通的。
就在去年3月22日,中国核潜艇之父、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彭士禄老先生去世,享年96岁。
一辈子太短,短到他只为祖国做成了两件事:实现核潜艇与大型商用核电站“0”的突破;一辈子又太长,长到他把生命全部熔铸进新中国核事业基座上的磐石中。
对于核潜艇的建造历史,彭士禄在他的自述中,是这样讲的:
我们这一群体顶着头皮,用一股犟劲,只用六年时间硬是把它搞了出来,真是奇迹!咱靠的是什么?除了中央的决心和领导的支持外,靠的是共产主义的爱国之心、群体的智慧和合力、一股犟劲精神。我深深感到‘老九’们的可爱,群体的可爱。在这一宏伟工程中,我和他们一样,努力尽职尽责,做了铺砖添瓦的工作。
致敬彭士禄先生,致敬一颗舍生忘我的党心和不受贪天之功的公心。
文章最后,再放几段彭老的话,如今读来依旧泪目:
遗憾之事啊,我一生最大遗憾之事就是‘夫人’太多,共有三个。
第一‘夫人’是核动力,第二‘夫人’是烟酒茶,第三‘夫人’才是小玛莎(注:彭士禄夫人马淑英)。
小玛莎不甘心当第三,造反了,非晋升不可。为了和睦,只好升为第二,才算平息。来世能否当第一夫人?很难说…
现如今,老朽已木讷,但有三个心愿:一是盼望祖国早日拥有更加强大的核潜艇力量;二是盼望祖国早日成为核电强国;三是盼望祖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圆了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中国梦!
如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人民海军万岁,人民万岁!
【文/欧洲金靴,红歌会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公众号“金靴文化”,授权红歌会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