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南翔:揭开方方日记的基本思路和五种伪装
是的,方方女士在2012年做客央视《小崔说事》曾坦承:“但因为个人经历丰富,我们的作品反倒都有强烈的‘小我’色彩”。她正是从某种“小我”的立场和态度出发,把新社会看成是一个“尘土飞扬的时代”(见《方方散文》),而她的价值取向或目的,就是要描写这些“灰尘”如何压在个人头上变成一座座大山。
(一)在这样一种思路和立场下,方方日记也许要代表真实,但实则只能代表伪真实。
有些曾倾向方方日记的网友误以为,方方女士只是不该“把家丑拿出去外扬”。然而,笔者在《实话实评:方方日记能代表真实吗?》一文列举许多实例证明,方方日记的根本问题在于:其通过挑选、剪裁、掺假、放大的四部曲,把某些“灰尘”表现成压在整个社会头上的“山”,用挑选出来并掺假和放大的“家丑”扭曲表现武汉,扭曲表现中国。
作家当然可以暴露光明时代中的一线黑暗,但绝不能用那一线黑暗来概括整个光明时代。正如有位取名Maggie DU的群友在微信上的留言:“我是湖北人,有很多亲戚朋友同学在武汉,我听到的反馈和方方的笔下相差甚远,我不觉得她有资格代表武汉。她自己写写日记就算了,可她凭什么命名《武汉日记》?”网上有一篇《我是个武汉市民,我想说句话》的帖子,反驳方方说:“起码我们还听得见隔壁邻居在喊武汉加油,起码我们还摸的到社区送来的鸡蛋和鲫鱼,起码我们还看的见武汉和来自各地志愿者还有白衣天使们英勇事迹!”有位汪斐群友则留言说:“作为武汉一线的医生,我只看过几篇方方的日记,因为我不觉得看她的日记有什么帮助,更何况,她说的就一定是真的么?我更愿意相信我自己在一线看到的苦难,也更愿意相信自己在一线付出的努力。她的日记不过满足了禁足在家的武汉市民对于外界未知的恐慌,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养分”。
(二)在这样一种思路和立场下,方方日记虽然大讲常识,但实则只能代表伪常识。
方方女士在日记中自称:“我是一个喜欢讲常识的人。这一阵对常识二字,提得也多”。其实,她是把“常识”二字当成一种“煽情大筐”,来伪装推销自己的政见和价值取向。
例如,方方日记3月5日以“常识是深刻中的深刻”为标题,其中写道:“常识就是从最深刻的道理和最频繁的实践中拎出来的。常识是深刻中的深刻,比如,人生而平等”(马克思主义从不认为平等是天赋的)。她在2月4日的日记中把政治学习等同于“讲空话”并与疫情挂钩,说什么“知道天天空喊厉害了我的国没有意义;知道天天光是政治学习讲空话而不会具体做事的干部没半点用(我们以前称这些人为“嘴力劳动者”);更知道一个社会如果缺乏常识,不实事求是,后果不只是嘴上说的害死人,而是真的会害死人,并且是死很多人。” 方方女士在3月9日更是一语道破地说:“我们很多很多人,懂得无数宏大概念,却不了解基本常识。那些概念,空空荡荡,抓摸不着”。她在2月23日写道:“具有基本常识,专业水准、外加职业精神的媒体领导还有吗?长年的优汰劣胜,导致优秀的媒体人大量流失”。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