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看到“招行大客户们存了10万亿”,我想起白岩松的问题
凤凰网财经微博昨天报道了一则“招行大客户们存了10万亿元”的消息:
招商银行的存款数据显示,2023年招行共吸纳 13.32 万亿元个人存款,其中占招行个人总户数2.35%的金葵花(资产大于50万元)及以上客户,贡献了10.82 万亿元的存款、比例达到 81.28%。
招行的这个数据再次“完美”阐释了“二八率”,即2%的人占有80%的财富。
其实,招行历年的年报都有这个数据,而且近些年来数据结构变化不大,如:2018年是1.88%的金葵花及以上客户占有80.98%的存款,2019年是1.84%的金葵花及以上客户占有81.20%的存款,2020年是1.96%的金葵花及以上客户占有82.15%的存款……
如果以招行的这个数据来评估全社会的财富分配状况,“二八率”算是高估了还是低估了呢?笔者不作结论,只提供两个视角:
一方面,招行的网点设置本身就存在“嫌贫爱富”的嫌疑,大部分网点都设置在了经济更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
另一方面,那些真正的boss级别的富豪(特别是跟权力沾边的),存款大约不会放在招行,甚至不放在国内……
看到招行的这个数据,笔者想起两天前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出来回应他在今年年初被骂上热搜的一句话“百姓有钱不敢花”:
笔者找到2023年12月29日新闻1+1节目中,白岩松采访经济专家王薇的原视频,发现他的确被媒体“断章取义”了。
白岩松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王教授,你看一说到这个促销费,老百姓马上第一反应肯定是,‘我没钱,你得让我钱挣多一点,我才能消费’,这是一个;还有一个是如果有钱,但是他也不敢花,不愿意花。您怎么看待这两种因素:让人有钱,让人愿意花钱。”
结果,网络短视频一窝蜂地把白岩松的话截取成了这样:“老百姓……有钱,但是他也不敢花,不愿意花,您怎么看待……让人愿意花钱?”
笔者印象中,最早断章取义的反而不是那些个人自媒体,而是某些门户网站的新媒体平台,至于是谁,笔者没有义务去考证,毕竟这是权力与资本“神仙打架”的事。
不过,央视和白岩松被这样断章取义似乎也不全然是冤枉,毕竟王专家后面长篇大论的回应,主要围绕的是白岩松提出的第二个问题,然后大讲什么“让老百姓的消费环境更加完善,让他有钱敢消费;再有一个是创造新供给,让他的钱能够花得出去”。
老百姓真正的痛点你不回应,就无怪乎有媒体要利用老百姓的痛点断章取义、获取流量了。
尽管白岩松前两天站出来回应了自己被断章取义的事,但白岩松所提出的两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答:一个是“让人有钱”,另一个是“让人愿意花钱”。
这二个问题貌似很有道理,但其实是个伪命题。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84.26万亿元,同比增长10%,也就是增加了25.74万亿元,这个规模与2023年的货币增发总量相当,可以简单理解成2023年银行多印的钱最后兜兜转转又回到了银行,而且很可能是按照招行恒久不变的“二八率”流回的……
招行2023年的年报没有像过往十年那样直接披露私人银行客户(资产大于1000万)资产数据,不过根据其披露的其他数据不难计算出来,14.88万户私人银行客户,约占招行存款总额的30%。也就是说,在整个金字塔结构中,越到顶端差异越悬殊。而真正有钱的,恰恰是最顶端的少数人,他们的身份恐怕已经不能用“老百姓”这三个字来称呼了吧。
事实上,这部分有钱人并非“有钱不敢花、不愿意花”。今年1月,要客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奢侈品报告》,报告显示,与整体萎靡的市场消费相比,2023年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1%,中国人奢侈品消费占全球比重已经上升到了约38%。
而占人口少数的富人的奢侈品消费,显然根本不可能支撑资本再生产,能够支持再生产的只能是大众消费品,而它的消费对象也只能是普通的老百姓。
所以,问题兜兜转转又抛了回来:怎么“让人有钱”?更直接地说就是“怎么让老百姓有钱?”
提出问题的白岩松知不知道答案?笔者不知道。但王专家想必是知道的,而困境却在于,他们都对问题的答案心知肚明,却又都爱莫能助。
【文/子午,红歌会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子夜呐喊”公众号,授权红歌会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