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朔风:“十步一个药店”,卷不动了怎么办?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多家连锁药店都爆出了不利消息,各路连锁药店的收入增加,但是利润不增反降,同时部分药店因为涉嫌违规使用医保,也遭到了批评,甚至还有连锁药店的高管被立案调查。
医药相关的话题一向是舆论热点,所以最近我们看到了很多关于连锁药店的质疑和讨论,这样的讨论当然是合理的,但是复杂的事情,往往不能用简单的结论去概括。
扩张和内卷不一定是坏事
就先拿“收入增加,利润不增反降”这种情况来说,常见于企业大幅度扩张,且市场面临巨大竞争的时候,我国连锁药店的发展情况正是如此。
2017年,卫生部门出台政策,要求按照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患者可以使用医生开具的处方,在药店购买药物。政策出台之后,各路连锁药店就开始了大规模扩张,资本也积极参与连锁药店行业,通过新建和收购等方式,目前我国头部药店的门店数量均已超过万家。从生活中的体感相信大家也能发现,一条街上往往有很多家药店。
根据统计,2017年我国的药店门店总数为45万家,到了2023年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约68.8万家,其中,全国药店门店总数突破66.7万家。以人均来看,已经到了平均两千人一家的地步,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再考虑我国大城市的人口密度,这个数量是相当恐怖的。尽管药店分布集中是为了方便人民群众,但这显然已经到了过密的程度。
而随着竞争越发激烈,利润率下降也就成了必然。可以说,我国连锁药店的扩张确实接近了顶峰,这种情况下,连锁药店的经营自然会面对挑战。
而我们看到关于连锁药店的新闻评论之中,也有大量批判野蛮扩张和内卷的。按照一般市场发展的规律,在特定阶段,企业之间的内卷几乎是不可避免,而最终,在内卷之中胜利的企业才会得到这片市场。所以企业选择这样的路径,也并不奇怪,这种情况也不限于连锁药店。
比如美国三大连锁药店CVS、Walgreens和Rite Aid,占据了美国药品零售业的70%以上,这样的密集度是国内远远不能比的。实际上这三家药店,也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幅度扩张,在美国市场竞争之后的胜利者。而现在的国内连锁药房,大概也想成为类似这三巨头一样的胜利者。
从国际经验参考来说,这些连锁药房的决策,虽然确实算得上野蛮生长,确实有内卷的成分,但也是事出有因,谁都不愿意在这场竞赛中失败,不能将这种现象单纯的理解为短视。有时候市场就是如此残酷,总会有一段时间的野蛮增长。而同时,大规模的连锁药企无疑也是发展的方向,在议价权和物流上面都有规模优势;如果市场出现大规模清退,总体上也是小药店抗风险能力更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