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毒蛇的牙齿


  如果单从文字上看,龙应台其人,似乎是那种平淡、雅致、清新的风格,似乎无意于感人,却又刻意地设法于无间中戏弄一下人的灵魂。一如龙应台这个名字,一如龙应台在公开场合一本正经、似乎不加修饰、又似乎落大落大方的举止。

  龙应台就以这种风格走进中国内地人民的视野,一度被那些主导中国舆论的媒体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之类推到全国人民面前。龙应台此前对蒋介石的吹捧,也让人觉得,似乎不那么肉麻。蒋介石嘛,当我们看了龙应台的文字后,似乎也未必如共产党说的那么坏,共产党、新中国,自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美好。于是,蒋粉多了起来,似乎成了气候。

  总之,似乎,生活在内地的中国人接受了龙应台,至少在那些自信能够主导中国人好恶、感情的媒体看来,龙应台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内地人民心里,应该是美好、善良、大方、正面的形象了。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他们的一厢情愿。

  我对龙应台的文字也看过一些。不是我想看,而是到处都是,防不胜防,不看也不行。现代的自媒体时代,各类自媒体自称针对读者的好恶推送相关文章,推来推去,其实,并不是按照读者的好恶推送文章,而是按照资本的好恶推送文章,似乎这样就可以塑造中国人的心理、精神、感情、好恶。其实,这种塑造人的灵魂的强制性做法,早在“思想解放”时,就开始了。只不过,在自媒体时代,这种做法更加露骨而已。

  龙应台,还有柏杨,南怀瑾,作家方主席、贾主席平娃、阎作家连科、莫作家言、易名人中天等等,还有美国什么著名智库学者,什么美国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什么美国民主基金会资助学者,沃顿商学院的教授,耶鲁大学的访问学者,中国的什么大学的什么国际大奖获得者,与美国总统或者总统助理一起吃过饭的专家。总之,加上花里胡哨的头衔、经历,似乎更容易让没见过世面的中国人接受。的确,这个策略取得相当的成功。龙应台,就是在此策略之下,被包装、推销到中国人面前的成功案例。

  我看过龙女士的《大江大河》部分文字,还有其他文字。不过,作为看惯了毛选,看惯了《地道战》《南征北战》,听惯了样板戏的一代人,对于龙应台的那种曲曲折折、刻意做作,却又难掩其浅薄、散发着阴阳怪气的文字,虽然不喜欢,但也犯不着花心思和这种人抬一杠。看闲书,闲文章,目的也是消磨时光,原本就不想动心思。可是,龙应台的文字,表面上平淡,内里却机心很深,当消除你的防备的时候,到你心灵深处吐口水、抹鼻涕,总让人心理反感。看着很累,又不想和这种作者搞脑子,就不想看了。

查看余下7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依老夫看,龙应台与方巫师、阎犯连科、莫犯言、易某天这几个货长得有点像,有“无常”面相。
0条回复
毒牙朝内卷,打蛇打七寸!
0条回复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