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为什么要限制资本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就提出节制资本,说明他也意识到资本对国计民生的破坏作用。

  马克思说得更加明白:资本,自从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是什么?从表现形式上看,资本有两个要素构成:一是钱,二是钱能够花出去,从事工业、农业、商业、金融活动。如何限制私有资本?也从这两个表现形式上着手:一是限制私有资本的钱的数量,二是限制私有资本的经济范围。如何限制?三个办法:没收、赎买、挤垮。

  解放之初,我们对官僚买办资本采取了没收政策,对民族资本采取了赎买政策,对投机资本采取挤垮的办法。

  注意,前两者是政策,是政治办法;后一个是经济办法、商业办法,当然也有政治力量作为后盾。

  1949年,上海、天津这两外国际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最集中的城市先后解放。10月以上海、天津为先导,人民币全国币值大跌,物价猛涨,这是新解放区比如上海、天津等地的资本抵制人民币的结果,是货币发行、流通、回收体系仍然控制在资本手中的必然结果,即从经济上抵制新生的人民政权的结果,它们必然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本,破坏新生人民政权的经济。不打击这些资本则新生的人民政权即使在军事上、政治上建立了,但在经济上仍然未建立,政权也就不可能稳固。事实证明,不到一个月,物价平均涨1.5-1.8倍,上海的棉纱上涨了3.8 倍,棉布上涨3.5倍,粮食价格上涨的幅度超过一般商品一倍或一倍以上。此次物价上涨,一方面由于财政赤字,人民币钞票发行过多,但更主要的是投机资本控制着新解放区的货币发行、流通、回收和控制了商业体系的结果。它们兴风作浪,看准上海“两白一黑”等物资“紧缺”,大量囤积货物,待价而沽。新生的人民政权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工作,大量物资集结完毕,与投机势力较量的时机成熟。1949年11月25日,根据党中央、中央人民政权的部署,陈云命令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一齐大量以较低价抛售棉纱。与此同时,按照部署,人民银行按约收回贷款,各大城市同期开征能够收缩银根的税收,各项用于投资、收购、经费均暂缓发放,并要求不得投入商业活动,此即着手控制商业体系、控制定价。投机资本看到物资价格较低而不断吃进棉纱等物资,但打错了算盘。因为新生人民政权控制了物资流通(即商业体系)和定价,棉纱等物资价格没有上涨,反而不断下降,上海的棉纱价格一天之内下降了一半。投机资本知道大事不妙,也跟着抛售棉纱,后来不得不要求政府出面买回他们吃进的棉纱。政府趁机以极低的价格买进大量棉纱。投资资本大亏,手里的钱大大减少了。1950年春节前后,投机资本卷土重来,看准春节后粮食看涨的老规律,准备在粮食上大捞一把。而这次,在陈云和中财委的部署下,上海连续抛售2亿多斤大米,粮食价格不但没有上涨,反而连续下降,逼得投机商人不得不亏本吐出全部囤积的大米。

查看余下7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0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