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基础是怎样建成的?

2022-07-21 5034 0
作者: 姜长青 来源: 毛邓理论研究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压迫,国内积贫积弱,陷入落后挨打的困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必然要求与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推翻“三座大山”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革命过程中,党的领导人对中国工业化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号召要使我们国家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时期,党和政府带领中国人民实行了在计划经济基础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至1978年,新中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对此,本文尝试从四个方面对这一时期建设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进行研究,即为什么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如何建设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设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需要的时间估计以及建设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指标测度问题。

  一、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原因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及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对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建设一个伟大的国家充满了期待。总体上看,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分析新中国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主要原因。

  第一,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需要。新中国刚成立时一穷二白。为摆脱社会经济落后状态,中国领导人认为,只有实现工业化,才能改变国家贫困落后的局面,从而实现国家的富裕。党的领导人对于工业化给中国将要带来的巨大变化充满信心。1955年5月14日,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指出:“我们要通过三个五年计划即十五年左右,基本上达到社会主义社会。我们要建设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工业国家。那时候,我们国家就繁荣富强了,人民过着幸福的美好的日子了。”1959年12月24日,周恩来在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的厅局长以上干部会上作报告:“我们的国家很落后,比起工业发达的国家,我们不仅经济上落后,而且生活水平以及科学文化水平也不高。要摆脱这种落后状态,就得很快地建成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系,这包括工业、农业、财政、贸易、文教、科学、国防等各方面。”可见,中国领导人对工业化给国家带来的经济发展繁荣深信不疑。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1956年11月,周恩来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做关于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报告指出,党的八大规定的建设方针是,“为了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我们必须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周恩来指出: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建立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我们所说的在我国建立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是说:自己能够生产足够的主要的原材料;能够独立地制造机器,不仅能够制造一般的机器,还要能够制造重型机器和精密机器,能够制造新式的保卫自己的武器,像国防方面的原子弹、导弹、远程飞机;还要有相应的化学工业、动力工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等等。”周恩来进一步解释了完整的工业化体系的含义,“基本上完整并不是说一切都完全自足”,也“不决定于是否有很高的产量”,而“决定于东西的有无”,“从这样的要求来看,我们觉得八大的决议上写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是恰当的”。

查看余下8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